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
有媒体形容,2013年的中国经济,如同一出精彩纷呈的 反转剧 。
起始的一二季度,经济增速跌至两年来最低点。 看空中国 一度成为一些国际机构和经济分析人士最为热衷的话题:一家美国财经媒体把 中国经济还会进一步恶化吗 的投票放到了网站首页,另一家研究机构则在分析报告中预测,中国将经历 超级熊市 ,随时会有 硬着陆 的风险。
但在几个月后,中国经济奇迹般地企稳回升。去年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8%,全年经济增速为7.7%。财政收入、通胀率均优于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再创新高,同时,凭借突破4万亿的进出口贸易额,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德国《世界报》将这一成果称之为 出人意料的良好经济数据 ,世界银行前行长佐利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经济增长模式,如果取得成功,经济增长势头有望进一步加强。
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近日的一次调查显示,对于主导这一 反转剧 的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中国76家银行和1604位银行家做出的总体评价为近5年来最高,其中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评价,均高于2009年以来的各年分值。
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3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作为中国这艘经济巨轮的 掌舵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初发给达沃斯世经论坛冬季年会的特别致辞中写道: 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平、世界经济尚待复苏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这样一张 成绩单来之不易。 他同时强调,中国宏观调控的创新理念和形成的经验,有助于中国经济在今后乃至今后一段时期 继续拿到好成绩 。
现在看来,我们低估了李总理的决心
要解读2013年中国经济的 反转 ,年中的 钱荒 事件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时点。2013年6月20日,中国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陡然飙高至13.44%的最高点,而在此之前,这一利率通常都维持在3%左右。受 钱荒 传言影响,沪、深股市出现暴跌,银行间交易员们开始 不计成本地向其他机构借钱 ,市场一度陷入恐慌。
银行不是真的没钱,它们就是期待政府能 松一下。 一位政府内部人士事后评论, 当时商业银行都有预期,只要一有问题,中央政府就会给钱。就好像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谁的哭声大,谁就有奶吃。
但这一次,无论关于 钱荒 的新闻如何遍布各大媒体,无论证券市场如何受重挫、交易员如何抱怨 一天赔掉了半年收益 ,政府就是不 放水 。
政府在干什么?
据多个消息佐证,6月20日 钱荒 发生时,李克强正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会。他中途走出会议室,打电话部署相关工作。此后几天,他 每天一个批示 ,安排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密集召开会议、商讨对策。
总理的工作习惯是高效率的,有问题马上就处理。 中南海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但他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从长远角度着眼的。
这个 长远角度 ,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 顶住压力,坚决不增发货币 。一位国办工作人员事后回忆,虽然 钱荒 是突发事件,但中央政府当时 保持定力、决不放水 的举动,确实是有意为之,是反复思量的结果。
就好像两辆车面对面开过来,谁要让路? 他说, 中央政府这一次非常明确:违规的是你,为什么我要让路?当然这需要非常强大的定力,更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和智慧。
渣打银行的分析人员在事后一份报告中评论: 我们曾经怀疑李总理是否会推动改革,但现在看来,我们低估了他的决心,为了推行政策,他愿意冒更大的经济下行风险。
以今天的眼光回过头看, 保持定力 无疑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抉择。自此之后,各商业银行开始更加重视管好自己的流动性,对货币供求状况也有了更精细的盘算。当年10月和年底又发生两次小的 钱荒 ,市场的反应波澜不惊。
但在当时,这种 定力 却需承担巨大的风险及后果。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曾向媒体透露, 钱荒 期间,他不断接到来自海外的电话。大家的问题高度一致: 中国的银行是不是要发生危机了?
如果换个人,可能就真的放钱了。何必呢?央行又不是没有钱。 一位政府人士说, 但克强总理就觉得,如果 放水,银行就会越发有依赖性,所以他始终没有过度干预市场。
年终统计数字显示,2013年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6%,增速为三年来最低。
事实上,应对 钱荒 并不是李克强首次展示 定力 。这位政府人士回忆,去年新一届中央政府组成之初,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三四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
当时就有人主张扩大赤字,说白了就是欠全国人民的钱呗。但总理坚决不同意。 他说。当时,李克强几次主持召开会议,一方面降低 三公 经费支出,要求中央机关带头压缩 三公 经费5%;另一方面 盘活存量 ,用好各部门账上的存量资金。他甚至派审计署清查各部门沉淀资金,责令限期支出, 逾期将由中央财政收回 。
一位知情人士用 相当不容易 来评价这一系列政策。他说,国务院对经济工作负总责,万一坚持 不刺激 ,结果经济真的出了问题,就要承担责任。 不增发货币,不过度刺激,这不仅是 定力,也包含科学的预判和坚定的意志决心。
有媒体引用经济学家的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坚决不 放水 的用意,是按照经济规律,以市场之手,让资金流向最该去的地方,恢复经济结构平衡。英国路透社评论称: 这是迄今最明确的迹象,显示中国新领导人愿意为长远利益而忍受一时经济之痛。
信息首发: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