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4)
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认为,本届政府选择 创新宏观调控 的理念,是推动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唯一选择。 货币量已经太多, 放水的副作用实在太大;另一方面,大量的民生工程构成了财政支出的刚性需求,财政赤字也没有太大空间。 他说, 可以说,政策的腾挪空间非常有限,这也倒逼政府必须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梳理以往新闻便可发现,本届政府对于 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的最早表述,始自去年6月8日的环渤海省份经济座谈会。李克强总理当时强调,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他同时提出五项具体措施:深化改革、压缩行政开支、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抑制消化过剩产能,以及进一步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举措。显然,这与其后的 合理区间 、 黄金平衡点 等理念一脉相承。
一位国务院工作人员透露,早在李克强出任总理之前, 转型 和 创新 就是他最常提到的两个概念。这位工作人员推测,创新宏观调控的思想,或许几年前就已经在他的脑中初步成型了。
事实上,在完整阐释这一理念之后,李克强一直在不断丰富、完善着他对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理解。今年1月,就《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意见的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家刘伟的一番表述引起了李克强的关注和兴趣。
刘伟说: 我国经济承受失衡的能力正在增强,根据现在的情况,经济增速稍微低一些,整个社会的失业率是可以承受的。
李克强听得十分专注,并且不时认真记录着。整场座谈会结束后,他对刘伟说: 增长率和就业率的关联。请你帮助再认真研究一下。讲增长率不能只保证新增城镇人口的就业,还要涵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
有理由相信,引导2013年中国经济 反转剧 的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今后几年依旧会是中国这艘经济巨轮航行的 罗盘 。一位政府人士评论说: 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是应对危机的一时之举,而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长久之策。
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在此前评论表示,这一创新理念有助于破除中国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 从长期看是极好的事情 。(肖楠)
信息首发: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