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3)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实际是 市长经济 或 县长经济 ,政府负责人像是那个地区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新一届中央政府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厘清市场和政府的权力边界,让市场发力。而政府致力于回归市场的改革,相当于 再造中国的经济发动机 。
改革当然会遇到阻力。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此前推进的一些改革,也曾遭遇个别部门抵制,但李克强总理的改革决心更为坚定。他在去年11月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有敢啃 硬骨头的勇气,义无反顾、一抓到底。
他同时提出,要依法行政、依法监管、 放管结合 ,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不能当 司机,直接开车上路,但要管好服务的 路灯和 红绿灯,当好监管的 警察。
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2013年,以 简政放权 为核心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源源不断释放的 红利 ,是中国经济 反转 的重要驱动力。一位政府人士对此也持相同观点: 简政放权本身就是宏观调控的重大措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还在一步一步推进,这对市场预期的改变非常重要。改革是一个长期见效的过程,不仅会影响当前,也会影响长远的市场信心。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让经济火车驶往一个更好的方向
2013年9月11日,李克强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首次提出了 中高速增长 的概念。他说: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7.5左右的增速……符合发展规律。
一位分析人士解释,所谓 中高速增长 ,就是经济增速低于过去的两位数,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是高速增长。
也是在同一场讲话中,李克强强调: 中国未来的增长必须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必须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为支撑,必须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必须是保证就业和居民收入相应增加的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就此评论:中国已经进入不再为增长率一时波动而或喜或忧的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称,中国已经决意调整经济模式,在增长上舍量取质,使消费在中国经济中发挥应有作用。
过去一年,李克强主持召开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高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的政策措施: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小微企业暂免增值税、营业税,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大力发展供给短缺的养老和健康服务业,重点加强节能环保等 符合结构升级方向的产业 ;发放4G牌照,推动信息消费、电子商务发展等。
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李克强说: 推动经济发展,不光要稳住政策、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还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扩大内需。
英国路透社此前发表评论称,中国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速之所以得到 反转 ,完全得益于政府精准的 稳增长、调结构 的政策支持。另一位政府人士分析指出,中央政府过去一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谓 双向发力 :既利当前,又惠长远,就像针灸一样精准点穴。他说: 这是一种宏观调控理念的创新,我们不简单地追求速度,而是追求健康的发展,追求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
10月底的一次经济座谈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成为中南海的 座上宾 。马云在发言中详细介绍了淘宝即将举行的 双11 大促,李克强赞许道: 你们创造了一个消费时点。
他说: 我们对新经济要重新认识、高度重视。新经济不仅解放了老的生产力,还创造了新的生产力。中国经济要 爬坡过坎,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兴增长点,这样才能使中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他同时笃定地说,我们要用改革为新兴生产力护航。
也正是在这次座谈会上,李克强和三位经济学家再次讨论起 中高速发展 的问题。李克强说: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放缓是必然的,但要解决困难和问题、稳定就业,就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坚持发展优先,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他说: 我们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和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 黄金平衡点。
一位分析人士就此评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相当于足球队 要从 甲B升到 甲A玩 ,这将使中国经济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跃升到新的位置。 将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调整纳入宏观调控,既是对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把传统智慧和现代理念结合的全新思路。
《德国之声》的评论更加言简意赅: 中国政府正在努力让中国经济火车驶往一个更好的方向。
创新的理念有助于破除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从长期或短期看都是极好的事情
去年10月21日,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经济形势报告。在这场被媒体评论为 经济公开课 的报告中,李克强分析阐述了中国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并且第一次用 保持定力、深处着力、精准发力 完整阐述了他对创新宏观调控的理念。
他用 柴薪 比喻货币政策: 如果我们放松银根、多发赤字,那就像古人讲的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他同时强调,政府保持定力、稳定政策,但不能 不动 。 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此时,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 浅U形反弹 ,媒体也早已不再怀疑新一届中央领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一家美国报纸评论说: 关于中国,大家都同意的旧观点是,这是一个政府为追求最快经济增长不惜一切代价的国家;而现在大家都认可的新观点是,这是一个政府可能在主动放慢增长的国家。……这意味着一个放慢的增长率,但也是一个更可持续、更和谐的增长率。
信息首发:创新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列车驶往更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