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不透明的价格博弈
在艺术品高度市场化的背景下,多元的市场需求使得原本不透明的艺术品价格更加多样化。市场尽管已步入持续调整期,但长期存在市场炒作、浮夸、价格模糊现象并未因此改变。在拍卖会上,一位在世画家的作品频频以过亿元的高价成交,但同样是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画廊、私人藏家手里的价格却往往落差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在业界专家看来,这种价格上的不透明现象对艺术品市场来讲喜忧参半,一方面收藏者容易成为哄抬价格过程中的买单人,但另一方面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不同的收藏空间。
N种价格三方主导的市场
中国艺术品市场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拍卖会、画廊、个体经纪人及私人藏家是国内艺术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艺术品在三方发生的市场行为中产生交易,但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及人为因素的参与,往往会让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有着巨大的反差。
与国外画廊作为艺术交易的一级市场不同,中国的拍卖行实际上是担当了这样的角色,70%的交易额要通过拍卖来实现。一件作品的上拍,经历低标高卖、高标高卖等不同营销技巧,由于市场参与人数多、运作性强,会吸引更多的竞标人,最后拍品所产生的价格经常会成为艺术交易的重要标杆。
目前国内艺术品交易一二级市场虽出现倒挂状况,但是画廊毕竟是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画廊所特有的专一、机动、灵活特点,而且代理的主要是初出茅庐、刚刚进入市场的新人和新作品,他们往往以大宗的购买方式,直接找上门从艺术家的工作室购买艺术品,它的价格是在静态定价的基础上通过买卖双方的进一步议价而形成。
经纪人及私人藏家的定价个人化色彩较重,对于以收藏为乐的藏家来说,能给出什么样的价格完全可以是很感性的,可能与藏品本身的价值无关,这种排除了第三方机构的私下交易可避免价格虚高,但是对于购入者来说安全系数较低。
以上无论哪一种价格都没有成为定价的标准,但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它们在不同交易主体竞争中合理化地存在着。
利益交织市场博弈下的艺术品
相对于艺术品的海量信息和模糊内涵来说,一般买家的阅读力显然捉襟见肘。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商业性和价格的低透明度,人为因素影响艺术品价格的情况早已屡见不鲜,使得画廊、拍卖行和私人艺术经纪人也有着各自的定价方式,这种交易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促成了多种价格产生。
艺术品与商业的结合决定了那些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艺术品往往可以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是追捧,这也为通过虚假营销的方式抬高其市场价值的行为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对艺术品了解不详细的收藏爱好者多少会参考市场中所传达出的多种价格,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对于价格与质量的困惑。
著名艺术市场评论家、鉴赏家齐建秋谈道,“对于书画类的艺术品来讲,目前市场中一些近现代和当代作品有着各自的问题。一些近现代书画作品的市场价值被画廊或是私人艺术经纪人人为地夸大;还有一些当代书画则直接通过造势宣传,成为了虚造的‘有市’作品加以销售。画廊和私人艺术经纪人此举也抬高了业绩;但是,当这些作品被二次投放至拍卖市场时,其虚高的市场价格则不会被其他收藏者所认同,价格也会跌回正常的范围,甚至被市场淘汰。在这个价格来回变化的过程中,收藏爱好者必然会有经济上的损失”。
在收藏家王利长眼中,一种作品多种价格的情况还出现自不同的经营模式,“一些画廊由于长期经营的需要,会适当降低所售艺术品的价格,促进客户未来的多次消费。而艺术品通过拍卖行产生的成拍价也会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商业性和价格的低透明度,画廊、拍卖行和私人艺术经纪人形成了各自的定价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多元的市场决定了价格的多样性。
由量转质价值决定价格走向
艺术品的价值与市场价值并不等同,却也总是相互地刺激、影响艺术家与艺术的发展,其正负两面的因素均带来了鲜明的影响。
王利长表示,“艺术市场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导致一些艺术家在作品价格上急功近利,较高的市场价值的确可以为艺术家带来生计上的改善;但是,对于他们长远的发展来讲参与哄抬市场价格的行为并不可取,艺术家应该更加注重精神上的东西”。
近一两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热度有所冷却,但收藏者在优质艺术品的需求方面却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收藏者对于艺术品的需求由量转为质,更加注重艺术品中艺术价值的探究,对艺术品价格的追捧也逐渐回归理性化。由于不少艺术品市场价值跌落,一些投机而生的艺术品也随着艺术品投资浪潮的退去而被市场淘汰。这样的艺术市场蜕变,也许更有利于收藏者和艺术家双方共同关注与发展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于市场之中形成更良性的艺术互动。
齐建秋也建议藏家选择有质量艺术家的作品,反对将艺术庸俗化的市场行为。“从前艺术家举办展览的初衷是为一个阶段的创作做出总结、与他人交流艺术方面的感想与体会,现在一些展览在艺术探讨上的意义较少,市场销售意义反而较多。有的艺术家在一年中举办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画展,通过频繁的亮相来出售作品,但从长远来看,艺术价值才是市场选择的重要标准。”
王利长对此深表认同,他说,“在收藏过程中,遵循自身的艺术审美与喜好比追求短期市场所热捧的‘流行作品’更为重要。在收藏同一个艺术家的不同作品时,寻找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根据作品的具体情况来分析,不盲目收藏”。
原文网址:http://www.szxxg.com/shenzhen/20160506/25971.html信息首发:艺术品市场:不透明的价格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