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获180多项“全国第一”
2015年对深圳而言是特殊的一年,是特区建立35周年,是 十二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从2010年以来,深圳不断进行改革,获得了多项 全国第一 。
2015年是深圳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周年, 十二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圳5年一次的党代会 换届年 。
过去这5年是特区改革创新、转型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争当改革尖刀的 刀尖
2010年,深圳面临着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获批、特区扩容、大部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机遇。深圳的改革已经走到了 深水区 ,难度越来越大,牵扯面也越来越广。
2012年,新一轮的深圳改革驶入快车道,包括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社会组织改革等均有较大突破,特别是前海平台的开发开放,在全国层面受到关注。
如果广东是改革开放的 尖刀 ,那么深圳就要争当这把尖刀的 刀尖
刀尖 指向何方?深化改革的方向何在?深圳的主政者有着清晰的认识。
深圳市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深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改革。2013年底,深圳主政者明确提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和前海战略平台这 三化一平台 的主攻方向,以此来牵引和带动全局改革。
三化一平台 指引改革全局
三化一平台 的提出,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为深圳的深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圳出台实施了《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年)》和年度改革计划,明确了改革的 项目库 、 路线图 、 时间表 。
随即在市、区两级推出了98个重点改革项目,其中63项在全国具有先行先试的内容,21项属于全国试点、6项属于全省试点。
市场化方面,深圳从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破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发放了全国第一张新版营业执照。
法制化方面,深圳以 一流法治城市 建设为抓手,开展 三个阶段,19项专项行动 ,重点推动立法机制创新,建立 人大主导、多方参与 的特区立法新机制。同时,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法官职业化改革,打破了法院工作人员 官本位 、 行政化 的管理模式,为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范例。
国际化方面,2011年5月,《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正式公布。2014年2月, 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发布。3个月后,《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重点工作计划(2014~2015年)》公布,6大领域、81项具体工作明确了近期推进国际化的重点工作。
前海法院的成立、金融创新屡创第一……这些都让前海成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引擎。
2014年12月,前海《深港合作工作方案》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针对香港的整体合作方案。此后,国家公布广东自贸区范围,蛇口也在其中。前海+蛇口这一重要改革板块的确立,为深圳的整体改革创新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首发 改革英雄榜 督查改革
改革需要智慧,也需要监督。
2014年,深圳开始探索为改革打分,引入社会各界对改革成效予以评价。为此,深圳专门开展全市性的改革专项督查, 以改革论英雄 。
2014年6、7月,深圳由7名市委常委带队,组成多部门联合督查组,在全市进行改革专项督查。通过科学设定考核项目和得分点,以 量化评估 的方式考核改革进展和质量水平,发出31份 个性化 的督查意见书,提出整改意见150多条。在此基础上把16个 超百分 的改革项目通过全市媒体发布《改革英雄榜》,而这一做法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
2015年1月,深圳再次安排7名市委常委率领七个联合督查组,开展全年改革督查 盘点算账 。评出商事登记、法官职业化、大市场监管体制等 十大优秀改革项目 ,梳理出180多项新的 全国第一 ,交出了一份颇具分量的改革答卷。
2015年,深圳就要迎来经济特区35岁生日,深圳这座 改革之城 未来必将以更大的激情锐意前行。
深圳发展主题词
改革
深圳3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这座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城市,生而与众不同。改革,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
过去的5年,改革正是引领深圳发展的主引擎。深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围绕 三化一平台 改革主攻方向攻坚突破,在制度化、长效性推动改革上进行了有效探索,也为全国改革提供了极富价值的样本。
信息首发:深圳改革获180多项“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