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租司机艰辛生活:像“无脚鸟” 终生辛劳(4)
丁未称之为 进行了一次 攸县化的空间建构 。
老肖无意中参与了建构。他听从姐夫召唤,坐着大巴,颠簸20多个小时,从家乡来到石厦。一年后,同村的小学同学又来投靠他。
司机刘华为丁未提供过一个 刘氏家族流动图 。先是刘华的大姨父,1989年到深圳开大巴,后转开出租车;接着刘华的父亲投奔而来。此后,刘华的两个叔叔和小姨父也到深圳当的哥。1997年,刘华跟着父亲到石厦跑车,不久3名同村人也跟过来。2004年,刘华的弟弟也来到深圳,仍是跑出租。
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石厦村长期住着3000余名攸县籍出租车司机。加上家属及其他生意人,石厦的攸县人达到上万人,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使得石厦村成为远近闻名的 攸县村 ,又称 攸县的哥村 。攸县还在此成立了 流动党支部 。
只要在村里走一趟,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湖南气息。村子里始终飘着一股辣椒味。这里的菜市场有香干、腊肉等湖南特色食品,湘菜馆也出现几家。有几家商店,甚至直接在广告纸上打出 攸县 字样。
打牌是许多攸县人热衷的娱乐方式。大榕树下从早到晚都有人打牌,一问,多是攸县人。还有几家棋牌室,也有不少攸县人在玩。
500名本地人纷纷搬出去。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很多本地人成为富翁,从农民变为出租房屋的业主。现在这个村子共盖起400多栋楼、一万多间房。
楼挨着楼,有的楼房之间,仅容一个人穿行。有一栋楼房,就着地形盖成菱形。一次,村中有地方失火,消防车根本进不来。好在大家齐心协力,扑灭了火,没造成太大损失。后来,政府决定对石厦村进行改造,有的房屋正在被拆除。
老肖到深圳后,先是在姐夫家客厅打地铺。
严格说来,姐夫在石厦村并没有家。他和另外一名攸县老乡,共同租住了一个小两居室,两家4口人一起生活。这个两居室,大约40平方米,每个房间不过10平方米。摆上一张双人床、一张桌子和一个简单的衣柜后,可供腾挪的地方不大。
打地铺是攸县人接待新人的一个惯例,一个客厅挤三五人是常有的事儿。合租伙伴通常都会同意,因为说不定以后自己也会有亲友投靠。就在老肖搬走后不久,姐夫家的客厅又住进一人,是另一家的亲戚。
信息首发:深圳出租司机艰辛生活:像“无脚鸟” 终生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