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172位逝者海葬或树葬 奖励办法正在商讨
深圳第35次海葬和第10次树葬活动举行,今年有172位逝者选择了海葬或树葬,同时参加海葬、树葬的逝者和逝者家属再创新高。另据了解,目前,市民政局正与市财政委商讨生态葬的奖励办法。
3月29日,深圳市民政局等部门在龙岗吉田墓园和盐田港海域开展第35次海葬和第10次树葬活动。又有172位逝者选择了蔚蓝的大海或者翠绿的树下,作为长眠的地点。据介绍,今年参加海葬、树葬的逝者和逝者家属再创新高。
此外,为了让市民近距离了解“节地生态葬”,深圳市此次海葬、树葬活动首次向社会开放。
104具骨灰参加海葬
3月29日,深圳市民政局等部门在龙岗吉田墓园和盐田港海域开展第35次海葬和第10次树葬活动。据介绍,今年参加海葬、树葬的逝者和逝者家属再创新高。深圳市殡仪馆负责人称,目前深圳已累计将35955具骨灰撒向大海。为深圳节约了大量的殡葬用地。
昨天,一位老人在83岁时留给女儿女婿的一封遗书特别感人:“我生前多次看到深圳媒体报道,老人死后可志愿申请海葬。我喜欢海葬,一步到位回归大自然物质世界中去。父母死后遗体已转化其它物质形态了,留给子女的只是心中的记忆和怀念,其它的什么也不存在了,所以父母的骨灰没有保存的必要。”
“1996年我在深圳住时,我就有了这个想法,如果我死在深圳,把我的骨灰撒在深圳的大海里。当时条件不允许,现在有条件了,我愿做一名移风易俗的志愿者。”老人强调,这是他生前唯一的嘱托,要子女们不能违背他的志愿。昨天,亲友们一起完成了老人的遗愿,并向这位高尚的老人致以敬意!
昨天,像这位老人一样参加海葬的共有104具骨灰,深圳累计已经有35955具骨灰撒进大海。
一家五口选择同葬一棵树下
而在树葬现场,也有一家人十分令人感动。有一家五具骨灰同葬在一棵树下,实现了他们生生死死在一起的愿望,历经风雨岁月的老人和孩子们一起安息。家属表示,这样的方式环保温馨,而且后人们祭祀也方便。承办单位表示,积极响应市民呼应,今年的海葬树葬扩大了规模,树葬数量也创新高,共有68具。
截至目前,共有树葬428具骨灰。
与以往老人居多不同,现在海葬树葬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今年还特别举行了社会开放,让市民体验、观摩、感受海葬树葬活动现场。主办方特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代表参加,这是深圳继2011年举行第一届殡仪馆开放日之后,首次向社会开放生态葬,让更多市民全方位了解支持节地葬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已有六大类绿色生态葬
据市殡仪馆负责人介绍,深圳目前已形成海葬、树葬、草坪葬、墓廊葬、塔葬、骨灰寄存等形式多样的节地生态葬法以节约用地。例如花坛葬是墓葬与树葬结合后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公墓单一、死板、了无生机的形式,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坛)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卉。吉田墓园将在今后开发的墓区,结合园区的规划,配套开发花坛葬区,每平方米可安葬8具骨灰,占地仅为传统墓位的1/8。
另外,吉田墓园目前已建成小型墓位1000个,格位大小为61cm×38cm,占地相当于传统墓位的1/4,既节约用地,又减轻群众负担。塔葬是立体葬的一种,塔葬是为了鼓励家庭成员葬在一起心愿而开发的葬式,吉田墓园目前已建成可供安葬墓位77个,每平方米可安葬约6具骨灰,占地相当于传统墓位的1/6。而墓廊存放量极大,节地效果明显。吉田墓园新建墓廊葬格位500个,占地相当于传统墓位的1/20。
正探索建立生态葬奖励办法
日前,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合葬,倡导树葬、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并对生态葬法进行奖补。为了鼓励树葬、海葬、花坛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市民政局探索建立生态葬奖励办法,对于在深圳死亡并火化的群众,若自愿选择骨灰撒海、不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可免费办理且有一定的奖励,从而节约更多的国土资源。
据了解,市民政局正与市财政委商讨生态葬的奖励办法。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委员吴立民表示,城市土地资源有限,树葬海葬的做法应当继续推行下去,让深圳殡葬改革走到全国的前列。“希望更多的市民响应号召,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净土。让更多的逝者回归到自然中去。”
信息首发:深圳172位逝者海葬或树葬 奖励办法正在商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