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坍塌事故透视深圳渣土处理问题
12月20日,深圳(www.szxxg.com)发生一起坍塌事故事故。据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此次坍塌事故事故属于纯人为事故,与天灾无关。据国土资源部初步查明深圳(www.szxxg.com)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
深圳(www.szxxg.com)坍塌事故纯人为
昨日(12月20日)11时40分许,深圳(www.szxxg.com)光明新区柳溪工业园与恒泰裕工业园区附近发生山体滑坡,致33栋楼房被毁。
可以确定的是,事发当日并没有下大雨,那么为何会发生坍塌事故呢?
据国土资源部通报,广东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昨天在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初步查明深圳(www.szxxg.com)光明新区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的地点属于余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造成多栋楼房倒塌。
也就说这次事故被解读成人祸而非天灾。
其实,在这场人祸的背后,隐藏着深圳(www.szxxg.com)多年来未解决的难题。
深圳(www.szxxg.com)渣土处理变迁
2000年以前,深圳(www.szxxg.com)建设项目数量相对较少、规模相对小,待建地和低洼地广泛分布,余泥渣土排放基本平衡,甚至不需要另建渣土受纳场。
总体说来,深圳(www.szxxg.com)的渣土处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以前):
零压力
2000年以前,深圳(www.szxxg.com)的建设项目数量相对较少、项目规模小,待建地和低洼地广泛分布,产生的余泥渣土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建设项目间自行消化,主要用于工地“三通一平”中的土地平整、滨海地带大型工程的填海造地两个方面,实现了社会自发的余泥渣土排放平衡。
例如当时的盐田港、大铲湾、滨海大道等建设项目,均解决了一些其他大型项目的土石方外排问题。政府部门完全不需要择址建设渣土受纳场,仅仅需要对渣土撒漏、违法倾倒进行管理。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5年):
压力初现
2001年至2005年,由于待建地逐步减少、低洼地带基本填平,盐田港、大铲港、滨海大道等大型填海工程也基本完成,不再需要土方,而国家也开始严格管制填海行为,原本由社会自发实现的余泥渣土排放平衡在这一阶段被打破。
为了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由政府部门建设的渣土受纳场此时开始出现。当时主要有龙岗中心城(50万立方米)、塘朗山(432万立方米)、西乡(90万立方米)、成坑(120万立方米)4个受纳场。这一阶段,余泥渣土的处置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安排下,并没有形成太大压力。
第三阶段(2006年以后):
压力山大
2006年以后,深圳(www.szxxg.com)进入了余泥渣土排放难的阶段。
2006年,龙岗中心城余泥渣土受纳场填满封场并被征用为大运会场馆建设用地;2007年,宝安西乡、南山塘朗山受纳场三期工程均使用完毕。而此时深圳(www.szxxg.com)申办成功第26届大运会,相关场馆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深南路、北环大道、滨海大道等道路大面积进行改造;轨道交通二期工程——1号线延长线、2、3、4、5号线集中开工。余泥渣土排放难的问题在原特区内外全面爆发,甚至对深圳(www.szxxg.com)市的社会经济、城市环境、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挑战。
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市产生的各类余泥渣土是950万立方米,这一数字因轨道交通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被一再刷新,如今已经达到年产生3000万立方米数量。
在相关部门的各类文件里,“井喷”一词成了描述余泥渣土数量的固有搭配词汇。导致余泥渣土数量井喷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轨道交通建设。当人们享用便捷的地铁交通时,估计很少有人会去计算,建一个地铁车站、挖一公里地铁隧道要挖掉多少方的土。
信息首发:深圳坍塌事故透视深圳渣土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