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近两年又新增100余个内涝点
近两年又新增100余个内涝点
286个内涝点,是自2011年大运会以来,统计得最为精准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产生的影响是内涝面积约80平方公里,直接影响人口近90万,主要集中在南山前海、宝安西部、坪山坑梓、龙华民治4个片区。而这个数字也反映出,从2011年开始,深圳市将城市内涝问题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大事要事来抓,按轻重缓急逐年进行了分批治理。而这一问题,从2011年至今,每年都成为深圳要办理的重大民生实事。但另一个数字告诉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截至2013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并没有改变。原因是,286个内涝点虽然已完成了108个,但近两年来又新增了100余个。而新增的推手,就是城市快递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批建设项目。
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对暴雨的防范,对内涝的整治,向来是不遗余力。但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圳这个高大上的城市,却有着一副矮矬穷的防洪系统。在2014年的全市三防工作会议上,市水务局张绮文局长说出深圳防洪系统真实的现状:原特区内防洪标准约100年一遇,原特区外由于部分河道未进行系统整治、排涝设施不足、高强度开发建设影响等原因,防洪标准不足50年一遇,远低于北京、上海、香港等城市;从排涝能力看,原特区外普遍只可抵御50毫米/小时、80-100毫米/3小时的雨量,原特区内普遍只可抵御70毫米/小时、100-120毫米/3小时的雨量,仅勉强达到国家标准的最低值;此外,抗风能力较弱的临时建筑、简易工棚、违章建筑,在原特区外依然普遍存在。
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与深圳经济强市、人口大市的现实需求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不相适应。同时,部分城区防洪排涝系统欠账多。由于受地理特征、规划滞后等因素影响,深圳部分片区防洪排涝基础设施 先天不足 ,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仅为一年一遇,部分片区甚至没有雨水管网。
如宝安西部片区,大部分街道规划管网建设率低于40%,石岩街道甚至仅为17%。与此同时,该片区还存在泵站建设滞后的问题,目前还有占抽排能力52%的项目处在前期,有12座规划泵站处于待建状态,建设进度极为滞后;部分老旧城区、城中村排水管网 后天保养 不够,导致部分排水设施老化和管道淤堵,逐渐丧失排水功能。经初步核查,仅福田区就有57个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居住区的自建排水设施尚未纳入管养范围。
信息首发:深圳近两年又新增100余个内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