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骗子诈骗副县长1500万元暴露什么问题
2011年10月的一天,时任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常务副县长的孙洪波,接到一条短信,是以时任邵阳市委书记童名谦的名义发来的,内容是请孙洪波打300万元钱至童的银行卡上。孙洪波想起长沙女子王毅,于是将这条短信拿给她看。看了短信后不久,王毅拿着户名为“童名谦”的银行卡给孙洪波,谎称童因经济问题确实需要300万元“了难”。孙洪波前后被这个“女能人”诈骗1500万。(12月1日法制周报)
女骗子何以能骗倒一个副县长,而且还是1500万的巨款呢?据新闻透露,她谎称自己是国资委主任的亲人。
近年来,头顶“官员”称号或“官员亲人”而到处招摇撞骗的事例似乎屡见不鲜,骗子们用以行走江湖的“骗术”可谓是“屡试不爽”。在“前车之鉴”的不断警示下,为什么还是屡屡有人“上套”?是“受害人”真的傻到天真的地步,还是骗子的招术精明得让他们看不清?
有人将骗子分作三类:一类是直接将自己“化装”成某位身居显位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军队中的高级别干部、学校的校长等,这类人员的年龄多在35至50岁之间,也就是一般人心目中“成功人士”的年龄;第二类则是化身为某位领导干部的亲属,可以利用自己与领导之间的亲戚关系,为别人办事;第三类就是冒充秘书、司机等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骗子肯定是冲着利而冒险试法,但某些官员何尝不是也冲着利去的呢?为何“官员”的身份会是骗子屡屡得手的万能保护伞呢?在骗子们看来,假冒官员或官员亲人行骗,当然是看到了“官员”身份之下的藏金量。
按理说,官员是国家公务人员,是服务人民的“仆人”。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部分官员手中的权力成了脱缰之马。不少时候,“领导”的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就会招来下级“投怀送抱”。女骗子骗倒一个副县长,是个官场大笑话,大笑话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很值得深思。
信息首发:女骗子诈骗副县长1500万元暴露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