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切民众“痛点”,诚信建设方能深入人心
近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诚信缺失突出问题 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组织中央文明委有关成员单位,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针对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集中开展19项专项治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缺失,社会就会出现病状,民众就会感到病痛。《方案》直击民众“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凸显直面问题、刮骨疗伤的决心和勇气。
近年来,从诚信的道德教育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建设,我国在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毋庸讳言的是,在某些领域诚信的溃败现象也不容小觑。此次《方案》列示的专项治理内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问题与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两个截面,展示了无信、失信行为在社会信任和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信心两个方面造成的伤害与伤痛。电信网络诈骗、互联网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生态环境保护失信行为、扶贫脱贫失信问题、无证行医……“不合理低价游”、逃税骗税、法院判决不执行、论文造假、考试作弊……慈善捐助失信等等,19项专项治理内容,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既充分展示出了此次治理的深广度,也提示无信、失信行为在商务、政务、社会和司法多个层面都有所表现,治理诚信缺失必须多方用力,形成合力,才能治病除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要想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就要建立构建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信用红黑名单和公共信用评价制度,发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引导力和威慑力,鼓励失信主体加快整改修复信用,引导全社会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方案》对这些方面都提出了要求,给出了治理方案;每个专项治理工作更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并提出了具体举措,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这样的治理既是全面的,也是精准的,长效的。
此次专项治理关切民生痛点,不回避矛盾,不掩饰问题,对失信行为是一次集中打击,对民生痛楚也是一次集中抚慰,必将赢得民众支持、参与。对于全社会来说,这也将是一次最有力也最生动的诚信教育课。而作为一种品格,一种社会风气,诚信,除了集中专项治理之外,更在于个人的内心建设与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将诚信奉为社会通行的行为规范,将诚信的价值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社会诚实守信、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才能形成。到那时,人们不仅是不敢失信、不能失信,更不愿失信。
对于深圳而言,诚信的信用体系、法治体系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诚信深圳”是一张闪亮的深圳名片。深圳当抓紧此次最能直击民众“痛点”的专项治理机会,在贯彻落实各项举措的同时,更注重提升城市诚信文化建设水平,让诚信的理念更加深刻地镌入深圳的城市精神,进而促进深圳的诚信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信息首发:关切民众“痛点”,诚信建设方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