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深圳信息港 > 深圳新闻  正文
关键词:

"相亲鄙视链"背后的社会与家庭转型 有房最靠谱

深圳信息港     www.szxxg.com  

"相亲鄙视链"背后的社会与家庭转型 有房最靠谱

前段时间,媒体总结出的一条“中国式相亲鄙视链”火了。在北京,“京籍京户”“中心城区及教育高地房产”“男性海归”“女性本科”,被认为是相亲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指标。一些相亲者不仅败在房产、户口等硬件上,还因为某些无厘头的理由被淘汰,如因“十羊九不全”的民间说法,1991年出生的属羊人士备受歧视。

对此,批评之声众,但社会的评价真的做到客观全面了吗?相亲角背后还有哪些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些列出苛刻条件的家长,内心到底是什么想法?

带着这些问题,南都评论记者(以下简称“南都”)专访了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孙沛东博士,她着有《谁来娶我的女儿?———上海相亲角与“白发相亲”》、《时尚与政治:广东民众日常着装时尚(19 6 6 -1976)》等,对相亲角和父母代理相亲领域有着深入研究。

相亲角是婚姻市场

南都:您专门做过相亲角方面的研究,现在公众都像到动物园看奇怪动物一样看待相亲角,对这个您怎么看?相亲角是怎么发展来的?

孙沛东:

相亲角是指近年在中国大中城市的某些公众场所(如公园等)出现的免费相亲场所。我将其称为“白发相亲”,它是一种非制度、非正规的婚姻代理方式,指父母代替子女在相亲角寻找结婚对象这种新型的择偶模式。简言之,它是一个融合着各种欲望、讲求实力、市场力量作用其间的婚姻市场。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市场化浪潮席卷中国内地,民众不再惮于言商言利,而是将对物质的追求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同时市场力量也直接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包括最为私人化的情感世界。

相亲角是怎么来的?

选择公园这种公共空间来解决婚恋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路径依赖。中国大陆最早出现相亲角和“白发相亲”现象,是2004年9月在北京的龙潭公园。而在1980年代,北京龙潭公园就曾经聚集很多为自己寻找配偶的回城青年,相亲角的父母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回乡大潮中回到自己出生成长的城市,成为“大龄青年”的他们也曾在公园中聚集,为自己寻找配偶,这是“自发相亲”;20多年后,子女长大成人进入择偶阶段,他们又自发组织了“相亲军团”,这次,他们是“白发相亲”。由“自发相亲”到“白发相亲”,公园相亲这种解决办法具有实际操作性层面的路径依赖。

南都:

人们为“相亲鄙视链”现象而震惊,事实上这是一直存在的,在您的研究著作里也很细致地讲述到。如今媒体报道出来后,还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您觉得这背后有什么社会原因?为什么大家会被如此触动到?

孙沛东:

在今日之中国大陆,焦虑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心态,或者说“普遍的社会性焦虑”在蔓延。当我们的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存环节都遭遇到莫大风险之时,我们很焦虑。

高房价、高生活成本、蚁族、裸婚族、权力和金钱的代际传递……从90年代中期到如今,人们的财富差距由万元级、几十万元级转向千万元级。在很多普通民众看来,如果没有“背景”,缺少资本,生“错”地方,入“错”行业,没赶上好机遇,即使通过自我不断地努力,也无法实现个人的既定目标。老百姓不假思索地怀疑权力和财富,同时又热衷于追逐权力和财富。我们生活在互不信任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并不断地饮鸩止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心态怎么会平和?我的书名“谁来娶我的女儿?”正是这些公园相亲角多数父母失望而无助的呼号,这句话背后难以按捺与排解的正是这种“中国式焦虑”。

南都:

确实,“相亲鄙视链”及其受关注背后,其实都是社会焦虑,我个人认为本质上并不是“鄙视”,尤其是户籍、房产等设置,其实是在这个社会生存的基本保障,尤其是北上这类一线城市。如果说高考是改变社会阶层的第一条路,那么婚姻则是人生较容易的第二次机会。就像古代王朝,王族只和王族联姻,现代的社会层面也是如此。高层次的父母竭尽全力阻止跨层次的流动,而低层次的父母拼尽力气促成跨层次婚姻。而这些“相亲鄙视链”背后,是否也是当前这个社会阶层流动凝固的映照?

孙沛东:

相亲角以阶层内婚为目标的择偶标准表明整个社会结构的开放性进一步降低,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转型期社会层次壁垒已经强化和社会结构业已固化。婚配模式是衡量社会结构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通过婚配模式的变迁,透视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对相亲角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十分明显的以社会层次内婚为目标的择偶偏好。

从相亲角的“白发相亲”者所处的社会层次来看,我们断然看不到权贵和巨富,这里也没有赤贫阶层的身影,有的大致是两类人:一种是比较富裕的城市中产阶级:另一种就是普通市民。因为这个婚姻市场的准入门槛较高,城市贫民和农村人被彻底排斥在外。从相亲角的社会分层,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社会群体固化的现实。

G D P高速增长、社会福利和保障羞羞答答地滞后;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婚姻保持并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择偶与婚姻中的经济考量日益深重;没有爱情,也没有时间和心情谈感情,物质条件只要合适,就先“解决对象问题”。由此,在婚姻市场上,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层次内择偶趋势占据主导地位,整个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也降低了。

简言之,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不管是以先赋性因素还是自致性因素衡量,改革以来都出现了同质婚的回潮。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面对转型过程中日益分化的社会结构和高度不确定的市场,人们为确保自身和子女的生活水准,在择偶过程中会谨慎地考察对方当下的社会经济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潜力。

婚姻和新时期生活形态

南都: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很无趣也很残酷,婚姻向来就是一种经济关系、是一种交换,和爱情关系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女性独立程度的提升,这种经济关系得到改变的情况下,未来婚姻是不是会破除这种利益的交换关系?

孙沛东:

在相亲角中,待嫁的女青年远多于待婚男青年。这些待嫁女青年被称为“剩女”,主要可分成三类:主动不婚、排斥婚姻和恨嫁型。遇不到对的人,“不婚族”主动选择“剩下”,对未来生活有明确预知。目前的单身生活也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不快乐,这也是女性独立人格的体现。恨嫁者希望快点找到另一半,却往往难以从上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中走出来,凡是遇到的男性都不自觉地和原先那位做比较。排斥婚姻的人则会认为,从婚姻中得到的好处正在减少。

经济独立、人格独立、爱生活、会生活的“剩女”的出现是件好事。随着工业化、商品化、城市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婚”“剩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它是女性追求自我的必然现象。一个内心真正强大,不被周遭言论左右的未婚女性,应该被宽容自由的社会所接受,用不着给予什么怜悯,因为感情这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南都:

在恋爱婚姻早已自由的今天,似乎越来越开始复古了。除了这种由父母代理的公园相亲,还有前段时间很火的一个相亲节目叫《中国式相亲》,号称“一人脱单,全家光荣,有爸妈更放心”,但是也是批评之声很多。子女越来越愿意父母介入自己的爱情婚姻之中,成为自己的代理人,这种现象怎么解释?

孙沛东:

通过“白发相亲”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市场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家庭结构的转型: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转型。上个世纪50年代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结构对家庭生活有着复杂的间接影响,其中,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婚姻是官方赞成的一个家庭变化,由此,青年人自主选择配偶的能力被提高了。

1978年以后引入的市场化改革,在我看来,由此可能导致家庭的资本主义转型,或者“市场化转型”。首先,住房商品化和市场化,使住房成本变成了普通城市家庭开支的最大项。普通白领单凭自己的工资积蓄,基本无法支付购买婚房所需。

一般城市家庭必须拿出两代人的积蓄才能达成这一目标。房子变成了高悬在待婚男女及其父母头上的“地上河”,压力和焦虑无时不刻积聚在他们的内心。国家推行的这种住房制度的市场化客观上将城市个人和家庭推向了市场,这种外在压力与他们内心压力的合力,使得社会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话语和逻辑也呈现出市场化的特征,因此,相亲角的择偶实践中展现出市场化逻辑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私有化市场化改革也使家族或私营企业变得更加普遍,增加了家庭积累财产的可能性;此外,对于大多数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家庭财产的继承不是困难的事情。因此,城市居民,尤其是收入与房价等生活支出相比不高的普通白领必然彻底地依附于家庭,“白发相亲”之所以行得通,客观上得益于这种依附关系。

另一方面,待婚男女的工作不再是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安排,而是自己在人才市场上自谋出路;合同聘任制的实施又使得他们随时面临工作变换和升职压力并存的局面,待婚群体经受的来自就业市场的压力不言而喻。此外,在市场化的大制度环境中,现代企业和事业单位内部分工愈来愈严密,工作空间缩小,工作团队范围缩小,大大缩减了可选性。

最后,城市的空间不断扩大,房价高企,造成很多人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空间距离拉大,每天花费在公共交通上的时间和精力无疑从客观上“剥夺”了青年人对于婚恋大事的投入。

总之,市场化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外在安排,对城市家庭和个人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重大影响,中国的城市家庭出现了“市场化转型”。

谁来关注相亲角的父母

南都:

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审视相亲的家长,更多的焦点放在了他们的子女以及看起来有些奇葩的条件。那我们现在认真看看这个群体,他们是谁?他们有什么特征?那些年轻人看起来很奇葩的条件,为什么会为这些家长所看重呢?

孙沛东:

从我在相亲角做的实证研究来看,这些代替子女相亲的父母,年龄介于50-70岁之间,绝大部分是本地人。总体而言,他们都是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大部分人曾经上山下乡、经历过“文革”。

“白发相亲”这个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多数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只有四成不到的人教育程度较低;六成以上是企业管理人员、国家干部和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平均每个本地家庭占有住房一套半。从教育水平、职业和住房三个指标来看,“白发相亲”的知青一代父母可看做城市的中产阶层。

在相亲角,知青一代父母如此看重子女的婚姻候选人的学历、工作和收入,与其自身经历有关。他们走过特殊的人生道路,从下放到下岗,他们接受了不完整的教育,社会生活被耽误,并遭遇了经济转型的困窘,因此,他们对生活有着特殊的恐惧。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代人被赤裸裸地推向市场,下乡回城拼不了学历,铁饭碗被打破被迫下岗,人生的挫折教训逼着他们要求子女的生活一定是——— 好学历、好工作、好对象。

在相亲角里,有的父母炙手可热,有的父母则无人问津。在父母之间与子女择偶有关的谈话中,隐含着一个又一个“探底”的企图。就连已经处于中产阶级的父母也希望通过相亲角上升到更高阶层,这来自于他们的历史焦虑及横向与同龄人比较后的不安全感。

南都:

从功能角度看,相亲角似乎成功率并不高,一些父母几乎多年长期天天在公园帮忙相亲,这反而成为老年人社交的一个方式了。

孙沛东:

成功率低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相亲角本身的性质;父母和子女对它的预期和定位;父母在相亲角的择偶策略和步骤。相亲角是一个融合着各种欲望、讲求实力、市场力量作用其间的婚姻市场,其鲜明特征是市场化的自由交易。在相亲角,实力才是硬道理,而它又包括子女的硬实力与父母的软实力。房子、工资、职业、户口、年龄、形象、婚史、性格和属相等择偶标准非常具体、理性,完全市场化。父母间有关择偶的谈话涉及一种完全市场化的交易行为,他们已然能熟练地运用市场化的语言。

尽管相亲角成功率较低,能够真正配对成功并步入婚姻的子女寥寥无几,但是他们的父母仍旧对此乐此不疲。

相亲目标已经异化,“知青一代”父母的交流才是更为可能地被实现的目的,相亲的结果已经退居次要位置;通过对相亲角的实地研究,我们发现它之所以“人气”越来越旺,主要是因为它具备了很多潜功能。这正是“白发相亲”现象背后的社会学内涵。

首先,相亲角是“知青一代”父母社会交往与情感交流的新途径,相亲角成为“情感驿站”,周末来此地权当“短途旅游”,而且在这里可以寻找到“亲家朋友。”

其次,在这里,通过其他家长,他们不但了解到与择偶有关的方方面面的信息,而且这里也成为他们交流日常生活信息的平台;再次,在北京、上海及其他大中城市,相亲角也扮演了单身老人“鹊桥会”的角色,成为中老年人寻找伴侣的平台;另外,相互之间的熟悉,或多或少减少了外地家长们对于大城市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同病相怜”者彼此之间的倾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内心的焦虑与无助等等,因此它成为外地父母建构居住地认同的一个认识性资源;

还有就是相亲为两代人的情感交流提供新话题,因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父代和子代之间的交流相对有限,相亲成为双方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个新话题,一个新的共同点和兴趣点;最后,对部分子女而言,相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

(来源:南都)

原文网址:http://www.szxxg.com/shenzhen/20170814/39453.html
信息首发"相亲鄙视链"背后的社会与家庭转型 有房最靠谱
相亲鄙视链
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往下看,下一页更精彩】●投稿或合作、请联系QQ:22559528

深圳学车考驾照3个月包拿证!

    深圳学车考驾照3个月包拿证!

    芒果学车(综安驾校)郑重承诺:不做虚假宣传!诚信经营,服务至上,规...

王宝强老婆马蓉的胸 马蓉是什么杯罩

    王宝强老婆马蓉的胸 马蓉是什么杯罩的

    照片中,马蓉穿着波点低胸无袖长裙,头上戴着鲜红色花朵,手拿棒...

张筱雨人体艺术写真 张筱雨大尺度人

    张筱雨人体艺术写真 张筱雨大尺度人体艺术

    张筱雨(1986年6月6日-),MET-ART国产人体模特,出生于中国东北的黑...

刘銮雄为什么塞关之琳乒乓球,关之琳

    刘銮雄为什么塞关之琳乒乓球,关之琳被某富商塞高尔夫球真相图片

    当年变态富豪刘銮雄塞关之琳乒乓球的事件一度轰动香港娱乐...

女大学生称还款被“逾期” 遭“裸照

    女大学生称还款被“逾期” 遭“裸照”要挟

    我给你几张图,把你脑袋移上去,你选一下吧。如果没有,那就别怪...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招贤纳士 | 广告服务 | 网站合作 | 帮助中心 | 投稿指南 | 联系我们 | 活动QQ群 | 粤ICP备15086532号-1
深圳信息港 深圳企业信息 深圳新闻 深圳百姓网民最喜爱的深圳都市网络媒体!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2559528 投稿QQ22559528 深圳同城活动群:284059377深圳吃喝玩乐群:28405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