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博物馆未来5年将新建5个馆
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进入第二天,继续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依旧是日程满满——上午、下午共举行了三场主题论坛,下午还举行了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嘉宾媒体见面会,多位国内博物馆馆长、负责人代表答记者问。今天上午10点,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闭幕式将在五洲宾馆举行,闭幕会议将总结各平行论坛分组讨论成果,并发表《深圳宣言》。
嘉宾媒体见面会
博物馆创新:新技术+优秀传统
昨天下午,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嘉宾媒体见面会在五洲宾馆三楼黄山厅举行,出席嘉宾包括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内蒙古博物馆馆长陈永志、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唐小轩、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等,他们还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技术要和传统知识结合
一开始就有记者提出博物馆创新问题,郭小凌认为博物馆的创新空间很有限,更多体现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层面,以及展览形式和观众服务等。因为国内的博物馆发展不均衡,但大型博物馆创新能力能比肩国外一流博物馆。唐小轩认为博物馆对新技术的吸收是被动的,创新更多体现在思维上。郑龙亭则表示:“博物馆创新讲了很多年了,其实总的来说创新离不开时代的发展,目前全球都没有一个总体创新成功的博物馆。今天的年轻人有新技术、新方法,但缺少传统的修复知识,两者要结合起来。”
关于观众和博物馆的关系,陈永志说,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郭小凌则表示博物馆的公共性体现在观众数量上,在相关评比中,参观人次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参观人数靠前的博物馆肯定是好的,比如故宫博物院一年1600万人次,卢浮宫一年800万人次,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参观人数越多越好。
用创新弥补展品有限的短板
中国博物馆发展迅速,但和发达国家平均几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相比仍存在差距。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大,博物馆数量上来了,但总藏品有限,这也是很多世界博物馆的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有馆长指出,展示手段的创新可以弥补藏品有限的短板,呼吁提高考古挖掘成果的使用效率,厘清两者关系,因为考古挖掘的东西很多放在库房,无法展示又不能买卖。
郑龙亭说,藏品是否丰富直接关系到展览的好坏,博物馆建设原则上是立足本地。他以内蒙古为例,2000万人,共有200多家博物馆,平均10多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而据统计总藏品只有15万件,严重不匹配。他表示,博物馆是非营利机构,购买能力有限,希望地方博物馆能建立一个联盟,加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同时他指出,很多地方博物馆和国内外大馆不在同一量级和平台上,交流有不少困难。
关于文物的交流和借调,目前国内有实力的一流博物馆做得还不错。郭小凌表示,大英博物馆有600多万件藏品,仍然还需要借调,它历史上最成功的展览是兵马俑展,在收费较高的前提下,2个月吸引180万人次参观,因此好的展览能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说,国内互相借调还好,但跨境、跨国借调成本不小,需要政府先下决心和博物馆一起来承担风险。
加强民营博物馆的管理和引导
目前深圳博物馆共计45家,29家属,对于目前深圳民营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国内博物馆专家也认为,民营博物馆发展是必然趋势的同时,呼吁要加强管理和政策引导。
唐小轩认为今天私人收藏和建立私人博物馆国家在法律上都是允许的,公立、民营博物馆想共同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和管理层在战略上做积极探索。陈永志表示民营博物馆快速发展和收藏热有关,很多人基于收藏而建立民营博物馆,这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也可能对民营博物馆的馆长形成压力,例如博物馆管理水平、藏品质量等。
焦点
未来五年,深博将新建五个馆
在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表示,和国际知名博物馆、国内大博物馆交流,为深圳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经验。叶杨还透露,接下来五年深博将拥有6个馆(新建5个馆,其中自然博物馆计划明年开放),这次论坛深圳博物馆还和巴西未来博物馆达成合作协议,今天将正式签署协议。
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点赞深圳博物馆。他说,深圳博物馆保留一座城市的记忆,有不少好的策展思路和合作引进展览,是一个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好、专业化的新馆。
来自英国的装置及应用艺术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简称V&A)深圳主管孟露夏介绍,他们正和招商蛇口合作在蛇口建立一个V&A博物馆分馆。据介绍,该分馆将成为一个设计师交流的平台,分享藏品、专家资源,研究、保护公共项目,通过内容开发、藏品收征集、巡展、联合展览等探讨博物馆管理,在培训、保护、收藏、田野调查、策展能力、展品呈现、公共教育、分享与共同学习等方面扩大博物馆的决策范围和影响力,还将通过探索和深圳一些大学、研究机构的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主题论坛
博物馆转型:用“互联网+”吸引大众
昨日共举行了三场主题论坛,分别是“战乱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的责任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标准”和“博物馆、收藏品及和文化资产方面的公共政策发展”。国内外博物馆专家和与会嘉宾在热烈交流的思想碰撞中,提出了不少有关博物馆如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真知灼见。
加强全球合作
保护文化遗产
“战乱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以国外博物馆专家居多。大家纷纷发出“保护和责任”的急切呼吁——博物馆由于其脆弱性和巨大的象征意义,在武装冲突下容易被破坏,对珍贵文物造成巨大破坏,因此需要国际组织、各国博物馆及文博专家充分利用其知识技术及关系网,加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能力,博物馆应该承担起这一责任。
本场论坛另一个热点是“全球化”——不仅要认识到私立和公立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更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积极参与各自联盟和全球层面的专业文化遗产专业保护网络。专家们指出,重点要放在制度制定、博物馆人员教育,建立先进的存储、保护和记录设施及提高创新信息和宣传技术的可用性等方面。此外,要坚决打击文物走私、非法文物活动,相关机构和专业人士应加强合作,加强追查。
要想办法
和大众“套近乎”
“博物馆的责任及从业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标准”论坛,最热议话题之一是: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如何适应新形势,保持文化吸引力。“转型”几乎成为所有与会博物馆专家的关键词,专家们认为,重点是如何让博物馆与大众进行更好的互动。昨天,在英国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苏丹部主任尼尔·斯宾塞的召集下,来自多国的博物馆负责人就“博物馆如何深入大众”畅所欲言。
斯宾塞认为,新兴博物馆在收藏与记录历史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大英博物馆的做法是,通过策展方式和科学技术的更新,吸引更多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而对于全球众多无法亲临博物馆的人们,我们则会逐步通过社交网络,在新媒体世界去探索新的展览方式。”
新加坡科学中心首席执行官林直明介绍,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新加坡科学馆从20年前开始便与索尼公司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创办“创意科学奖”,吸引学生们根据科学原理设计玩具。近年,他们还在全球进行“国家科学挑战”活动的直播,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的理论研究通过通俗易懂的实践向大众展示。
成立于1909年的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于今年启幕了全新场馆,同时更新的还有全新的价值理念。“博物馆将不仅仅展示过去,还将激活城市的改造和重建。”馆长托尼斯·卢卡斯说。“我们采取开放式策展,通过创新的展览模式吸引青少年的目光;鉴于他们比较关注城市本身和科技产品,我们将让博物馆更多地与城市关联。”卢卡斯说,博物馆将最大程度利用数字化时代的特点,让年轻观众通过自己最熟悉的方式去了解历史,同时在这里分享他们自己的故事和收藏。
在拉近和大众距离方面,国内博物馆也有很多好点子。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卢越介绍,川博目前共招募了450名小小讲解员,同时开设少儿蜀绣培训班、巴蜀书画兴趣班等。自2010年起,川博更是创立了“大篷车”流动博物馆,以流动展览的方式深入全省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将博物馆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迄今观展人数已达230万人次。川博还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与农民工子女”项目,为孩子们举办丰富的文化活动,享受更多学习的乐趣。
加强合作
建立全球统一标准
“博物馆、收藏品及和文化资产方面的公共政策发展”论坛,重点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如何发展。
捷克博协主席玛蒂娜·雷曼诺娃在发言中指出,有些博物馆机构在全球化中获益了,但有些却受到威胁,藏品进一步集中到有权有钱者手中,发达国家博物馆和欠发达国家博物馆中存在数字化鸿沟等。捷克一位博物馆负责人呼吁博物馆加强国际合作,并介绍捷克博物馆和多国家合作,曾把正在深圳博物馆展出的玻璃器引进捷克。
南京博物院的龚良发表了《中国博物馆需要开展更广泛的交流合作》主旨演讲,指出中国博物馆事业在取得快速发展、博物馆建得越来越漂亮的同时,也在藏品、人才、博物馆个性特色、展览多样性上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开展国内、国际间的博物馆合作来提高博物馆展览效率,他还提出开放心态,提高策展能力和话语权,加强交流,引进、推出展览等多方面的建议,并分享了经验。
墨西哥经济学互动博物馆馆长西尔维娅·辛格·苏切特指出,场馆大小和藏品与博物馆能否成功运营无关,重要是让参观者与建筑、藏品对话,让他们参与进来,根据他们的意见来调整展品和陈设,营造一种学习型社区的氛围,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而不是把自己看成一个布道者,这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和媒体研究生院教授水屿英治呼吁在博物馆的理念、政策制定等方面能有统一的全球标准。
信息首发:深圳博物馆未来5年将新建5个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