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半年跨境业务大增 香港结算量占75%
据文汇网报道,深圳金融业“半年报”出炉,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深圳金融业依旧保持“逆势增长”,总资产达12.08万亿元,实现增加值1292.85亿元,同比增10%。深圳跨境人民币业务持续增长并与香港发生日益紧密的关系,到6月末,辖区57家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84万亿元,与深圳市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达149个,其中香港地区结算量占75.72%。专家分析,深港通预期将令深圳金融业务再上新台阶。
2016年1—6月,深圳货币市场交易量42.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16%;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11.80万亿元,同比增长134.11%。全市现金净投放557.48亿元,同比下降0.40%。1—6月,深圳黄金夜市成交量22.97万吨,占上海金交所交易量的53.65%;黄金夜市成交额2.07万亿元,同比增加30.49%,占上海金交所交易额的26.07%。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香港占75%
跨境人民币业务也在持续增长。截至今年6月末,辖区57家银行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84万亿元,与深圳市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境外国家和地区达149个,其中香港地区结算量占75.72%。
另外,深圳金融产业的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其中尤以前海最为突出。上半年深圳新引进分行级以上持牌金融机构12家,目前分行级以上持牌机构总数达390家,其中法人机构165家,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增强。截至6月末,前海深港合作区注册企业共8.94万家,注册总资金4.91万亿元。其中金融类企业4.52万家,占前海入区企业总数的50.59%,合计注册资本3.48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进驻前海的金融企业不仅数量多,而且金融业态丰富多样。银行类金融机构31家,证券类金融机构60家,保险类金融机构19家,另有融资租赁公司1200余家、商业保理公司近3000家、小贷公司36家、要素交易平台19家。
据透露,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达356亿元。外债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继续深化,为18家企业办理外债登记11亿美元,企业平均融资成本降低1%—2%。跨境双向股权投资试点有序开展,6月末已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QFLP)管理企业106家,发起外资QFLP基金18家,备案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QDLP)企业41家。
金融业利润下降 银行业表现相对较好
深圳市金融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深圳银行业总资产7.29万亿元,同比增长4.39%;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1.26万亿元,同比下降31.57%;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3.53万亿元,同比增长39.2%。按此口径加总,全市金融业总资产达12.08万亿元。
不容忽略的是,尽管总量保持“逆势增长态势,但深圳金融业受到大环境下行的冲击——利润罕见地出现下降。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实现税前利润1327.8亿元,同比下降23.85%,其中除了银行业略增1.63%外,法人保险公司下降21.9%,法人证券公司下降61.2%。
尽管关于“银行寒冬”的说法不断,但数据表明,银行在金融行业里表现亮眼,不良率有所下降。上半年,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净利润552.71亿元,同比微降0.29%。截至6月末,深圳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88亿元,不良率1.05%,较年初下降0.07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16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6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
证券基金期货经营业绩下滑。1—6月,辖区19家证券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6.27亿元,同比下降51.8%;实现净利润136.22亿元,同比下降60.3%。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罗毅表示,深港通的开通将吸引海外增量资金入场,直接为券商带来业绩增长。对深圳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大两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加券商境内外交易佣金收入,对在香港和内地同时拥有业务的证券公司最为有利。中长期来看,看好行业转型,尤其是看好大型券商及特色券商,单一通道服务商向资本中介、财富管理转型、创新业务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值得期待。
信息首发:深圳上半年跨境业务大增 香港结算量占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