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聚焦PPP模式“痛点” 配套政策给力落地率
近期,政府部门已经在采取行动,试图加强政策协调。6月27日,国务院决定成立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旨在统筹协调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研究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等小组成员覆盖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等多个部门。
PPP模式有望得到更多配套支持政策。
7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聚焦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模式)。会议明确表示,推广PPP模式,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稳增长、补短板、扩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PPP模式实践中的诸多“痛点”,国务院常务会议有了明确安排。会议厘清了有关部门职责,要求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推动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要求完善财税优惠、用地招拍挂、融资支持、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规范合作双方履约行为等。
当前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从特许经营、PPP等各有侧重的角度推广,且PPP牵涉部门较多,地方实践上有一定混乱。
有接近决策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厘清有关部门职责”很值得期待。
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底,全国共有总额达到10.4万亿的PPP项目。各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地率较低的问题,其中部分受制于配套政策不到位。随着后续相关政策的出台,PPP项目落地率有望提高。
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推广PPP模式,已经召开多次会议。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广情况汇报,以期推动更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会议认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对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促进稳增长、补短板、扩就业、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PPP模式实践中存在的政策衔接配套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会议厘清了有关部门职责,并作出系列安排。
厘清有关部门职责,在业内人士看来很有必要。东部某省地方财政系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PPP立法,发改委搞了若干年特许经营法,财政部牵头在推PPP立法,如果这两个法同时出现,或者不尽合理,将来扯皮的事情会更多。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两部委推PPP的重点有所不同。发改委着力的特许经营模式,需要政府授权社会资本,属于政府行政权力范畴;而财政部力推的PPP模式,则强调政府和社会资本平等的身份,属于民事行为范畴。
近期,政府部门已经在采取行动,试图加强政策协调。6月27日,国务院决定成立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旨在统筹协调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研究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等小组成员覆盖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人社部等多个部门。
PPP模式中就有大量政府购买服务行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任该领导小组组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和中编办副主任李晓全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财政部。
诸如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在PPP模式应用中的职责,将有明确分工。接近决策层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部门职责厘清”的内容,很值得期待。
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度
推广PPP,初衷之一在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借用社会资本在设计、建设、投融资、运营维护等方面专业优势,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但央企国企参与多、民间资本参与少的现实,与该初衷有所背离。
今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加速下滑。为此,5月份国务院部署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督查小组发现地方推出的一些PPP项目不对民企开放,PPP项目总体落地率不高等问题。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以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促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对各类社会资本一视同仁。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项目,减少和简化不必要的审批。
针对这种情况,各地也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7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PPP试点工作,为推动项目落地,福建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简化项目流程,减少审批(审核)环节,建立PPP项目实施方案联评联审机制,对非实质性、非关键性内容和环节予以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加快PPP项目推进速度。项目合同签署后,可并行办理必要的审批手续,对实施方案中已经明确的内容不再作实质性审查。
诸如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公用民生项目,项目后续现金收益等受公用品价格左右,未必能随人员、运营成本等同步上调,导致项目回报率较低,也是民间资本对一些PPP项目不感冒的原因之一。对此,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价格改革。
完善配套政策
截止到5月底,各地推出PPP项目总额已超过10万亿元,但项目落地率总体仍不高。如截止到今年6月份,河南省财政厅项目库共有755个项目入库,总投资8770亿元,其中落地87个,总投资额1700亿元,总体落地率为11.5%。
诸多政策配套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PP项目的落地。
有东部省份财政厅PPP中心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们省前段时间PPP项目比较火,很多是通过“PPP+土地”捆绑政策的推动。但受制于国家对土地管理的政策,后续可能会对该方式进行规范。
土地是PPP模式中绕不开的一环。PPP项目招投标即便选定了社会资本,但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办法,土地必须要走招拍挂程序,通过市场化方式拍卖土地,中标社会资本取得该土地使用权就存在一定变数。
多家中介咨询机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践项目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规避风险,但还是希望政策能进一步明确,避免后续审计等风险。
还有财税配套政策。此前,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刘文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PPP实践需要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比如,原来属于政府的资产通过PPP的方式,变成社会企业后,经营环节需要交纳相应税收;还有如土地等资产转移时,需要交纳契税等——同样是提供公共服务,转变成社会企业后,税负加重了。
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根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不同付费方式、运作模式,完善财税优惠、用地招拍挂、融资支持、资本退出等配套政策,探索项目经营权、收益权资产证券化,建立合理回报机制。
信息首发:国常会聚焦PPP模式“痛点” 配套政策给力落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