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新人才 聚深圳 城市造“新星”
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第50批认定人选日前公示结束。这意味着,又一批“孔雀”将飞到深圳这个良木密植的城市,为城市的未来而“开屏”。
自2011年起,深圳开始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这是深圳市打造“人才强市”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据报道,5年来,深圳已累计引进“孔雀计划”团队64个,累计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1583人,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先进制造及新能源等领域。这些人才“国际范”十足,不少人拥有在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国际一流学府学习、研究或在国外著名企业工作的经历,为深圳的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
深圳凭什么像磁场一样吸引“孔雀”?他们在来到深圳之前,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与看得见的上升通道,却为什么要朝深圳奔赴而来?原因当然不止一种。深圳被称为“最像硅谷”的城市,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创业体系、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与文化、高效开明的行政效率和办事作风、发达的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优良的投资环境和气候环境等,都可以看成是“深圳魅力”的构成部分。
比如,早在10年前,刚刚走进斯坦福大学的刘自鸿就产生了做柔性显示屏的想法。学成回国之际,他利用假期专程到一些大城市考察,发现深圳特别像自己熟悉的硅谷,创新人才聚集,城市对海归人才回国创业的扶持力度很大。柔宇科技由此于2012年在深圳落地生根,它推出的超薄柔性显示器刷新了显示领域的世界纪录。而声名日隆的光启研究院几年前成立时,其民办模式并不被国内认可。
深圳为此给了光启一个“事业单位”的帽子,但不给编制不给人员费用。直到2012年,国家认可民办非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可以成为科研机构,光启才正式回归原来的民办非企业体制。光启创始人刘若鹏说,如果不是深圳如此包容新鲜事物,就不会有光启的今天。
深圳对“孔雀”们的积极“投资”也带来了高额“回报”。“海归经济”已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孔雀团队”正在重塑深圳的产业版图。目前,深圳有16个留学生创业园,容纳了2000多家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集中在信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其中有30家企业产值过亿。如果说,5年前,说到深圳的品牌企业,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华为、中兴、腾讯、招行等老牌“明星”;而今,华大基因、光启、大疆创新等耀眼“新星”,正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深圳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深圳的新定位、新愿景与新担当,自然需要更多的一流人才来加以夯实。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深圳正在加紧进行人才立法工作,将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对海内外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予以明确。展望未来,作为一个以创新赢得尊敬的城市,深圳还将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与机制体制,形成更大的人才聚集效应,吸引更多的“孔雀”翩翩而来。
信息首发:“孔雀”新人才 聚深圳 城市造“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