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官员朋友圈:职级越高发得越少
和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基层公务员的微信朋友圈很“单一”,除了工作,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很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而且职级越高,转发的东西越少。朋友圈为何被他们“敬而远之”?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新媒体时代,微信已成为主流的社交工具和信息获取平台之一。和许多老百姓喜欢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各类信息相比,官员、基层公务员的朋友圈显得很“单一”,除了工作,他们的朋友圈里大多是转载类文字、图片,甚少表露个人观点、情感。而且越是高职级,发的东西越少。
对此,早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
5月31日上午11时许,西安一些路段出现拥堵。陕西省政法系统副厅级官员徐一超(化名)告诉华商报记者,他知道这个消息是当天11时20分左右从微信朋友圈看到的,而并非单位的系统上报,“现在微信已经成了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一超说。
华商报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和许多普通人主要通过微信朋友圈“晒幸福”、“做微商”不同,官员群体的朋友圈除晒工作外,个人爱好、美文欣赏是这个群体 朋友圈里发表、转载最多的内容,甚少像普通民众一样写满喜怒哀乐,几乎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且,官员的职级和微信的活跃度、微友数量成反 比,职级越高,微友数量越少,发的朋友圈内容数量也越少。
只当“观众”
两年半只发了6条
职级越高发得越少
作为厅级官员,徐一超安装使用微信软件始于2014年春节,最初是为了方便和在外地读书的孩子交流沟通,但很快他就成了微信的“铁粉”,现在每天要花两 小时看微信朋友圈,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一年多。“凡是当天的社会热点或重大事件,微信上一般都能看到很不错的解读内容。”
尽管已经有两年多的使用经验,但徐一超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加起来一共6条,3条国家政策解读、2条朋友的古体诗词,还有一条为朋友拍的几张风光照片。其中最后一条信息的发表时间为2015年初。六条信息下面均有熟人朋友点赞,但没有评论。
问他后来为什么不再发了,他笑着说不知道发什么合适,所以后面就一直没有发。“发社会热点显然不合适,发目前流行的心灵鸡汤吧,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发个 人生活中的乐趣吧,又怕别人误会,反正挺难的!”徐一超认为朋友圈是一个公共场所,即便自己以个人身份发东西,也容易引起别人的猜想,想了好久干脆不发 了。
他举例说,有一个同为厅级官员的老同学,2015年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则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结果被许多人解读为官方对此事的态度。朋友后来怕事情复杂化,在删除了这条转发后从此不再发朋友圈,只是当观众。
“体制内的人,职级越高发言越谨慎,微信朋友圈也一样!”徐一超说。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徐一超还打开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给华商报记者,并一一解释说谁是某某官员。华商报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这些厅级、副厅级、处级官员的 微信朋友圈里发的内容都不多,多位官员的文章主要转发时间为2014年,很多人在2015年至今没有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过东西,或只发过一两篇,且多是转发 关于传统文化或者主流媒体的文章。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陕西宝鸡市委书记、现任西安市市长的上官吉庆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自己不怎么用”,但相当重视这种工具。每当看到包括朋友圈在内的反映民生问题的信息时,他都会第一时间批示,反馈到区县。
甘肃省某地级市市长告诉华商报记者,自己有微信,但从来不发朋友圈。他认为微信朋友圈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好渠道,据他所知许多职级很高的官员都有微信,但圈子特别小。“高官们的微信朋友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少原创或转发东西,很少发带观点的内容!”
- 李荣浩被曝抄袭日本歌手平井坚 朋友圈遭起底
- 欧洲杯伪球迷朋友圈如何装逼?
- "别让华为跑了"刷遍朋友圈 华为:总部没有迁出深圳计划
- 湖南文化产业的深圳朋友圈
- 刷爆朋友圈的孔雀机构被强拆 留下了什么?
- 华夏银行率先推出“朋友圈汇款”
- 朋友圈疯传深圳市湖南商会免费送老乡回湘为谣传
- 揭秘朋友圈“一夜暴富”的“主要看气质”到底是什么鬼
- 晒照片“看气质”游戏朋友圈刷屏
- 深圳委员代表建微信群 用朋友圈的力量改善深圳交通
信息首发:揭秘官员朋友圈:职级越高发得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