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打造三维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深圳大学打造三维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近年来,深圳大学以培养高素质工程硕士为中心,集聚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汇集知名企业、产业园区、科研机构、海外名校多元主体,形成“院系+研究机构”协同、“学校+知名企业”协同、“学校+海外名校”协同的三维协同育人体系,调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工程硕士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校学科发展迅速,取得良好效果。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达到209项,总经费9630万元。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临床医学和材料学也接近ESI世界排名前1%。
集聚优质资源打造三维协同育人体系
“院系+研究机构”协同。深圳大学立足学科优势,着力探索“院系+研究机构”协同机制。光电学院利用“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广东省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高技术863光电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实验室和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等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光学工程硕士的培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利用广东省普及型高性能计算机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移动互联网应用中间件技术工程中心、广东省教育厅中英合作视觉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作为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支撑平台。
“学校+知名企业”协同。深圳大学立足深圳特区创新企业集聚的优势,开展校企合作、产学协同的合作模式,形成工程硕士培养的协同效应。深圳大学与华为、中兴、腾讯、大疆、中集、中广核、盐田国际、康佳通信等知名企业,开展工程硕士的联合培养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2013年出台《深圳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启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2015年从200余家院系工程硕士实践基地中遴选产生10家工程硕士校外实践基地,这其中入选省级基地5家,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家,投入建设经费656万元。深圳大学—中集集团校外实践基地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性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2014年2月,深圳大学与南山区政府共同建立“深圳大学南山工业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成为区校合作、产学研结合、面向市场的集科技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科技孵化为一体的技术转移大平台。
“学校+海外名校”协同。深圳大学充分挖掘优质的国际学术合作资源,开展工程硕士的联合培养。2013年,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共建健康科学研究所,该研究所既开展科研合作和技术转化领域合作,还开展临床工程硕士的联合招生培养。2014-2016年,又分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建立“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海洋协同创新中心”,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共建“滨海土木工程材料联合实验室”。这些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室)在分享师资队伍和尖端研究、产出学术成果、追踪前沿课题的同时,也深入参与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和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工程硕士培养过程。
除此以外,深圳大学各院系也自主开发工程硕士联合培养的国际项目。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开展建筑学硕士和城市规划硕士的联合培养项目,进入该项目的研究生毕业可以同时申请深圳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
突出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推行“分类培养+个性培养”模式创新。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上,深圳大学各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突出职业导向、强化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硕士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在企业导师指导下开展学习实践。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对每一位进入基地的研究生拟定个性培养计划,围绕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科研训练等进行订单式设计。材料工程硕士还探索“双导师、分段式”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由研究生与两位导师共同协商制定,在深圳大学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驻中科院先进院进行实习环节,由双导师完成论文“开题—中期考核—预答辩—论文答辩”的过程。
探索“理论+实践+理论”课程学习。深圳大学鼓励并提倡导师与校外导师、企业、行业等共同参与工程硕士教学环节,推广“理论+课堂实践+实际应用+理论补充”的授课模式。控制工程硕士探索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开设“自动控制系统实践”、“MATLAB语言与仿真实践”等5门专业实践课,提升研究生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上述课程随同企业需求而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应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变化要求。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硕士培养过程中,设立了学业规划课程群、专业能力课程群、专业方向课程群、行业素质课程群、创新创业课程群在内的多层次理论课程群;与IBM公司、TI公司、微软、腾讯、金蝶、金证科技等业内乃至世界知名的IT企业建立了课程共建合作,形成课堂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无缝对接。
实行分段式学制和双导师负责制。深圳大学要求全日制工程硕士完成1年课堂学习后即进入实习实践环节,少至半年,多至2年。实习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课程实验、企业行业实践、课题研究等等,实践内容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及企业行业导师决定。
深圳大学还采取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并要求研究生认真开展实习实践、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工作,及时向学校及导师汇报工作情况和学习情况。目前,深圳大学14个工程硕士领域全部实行“双导师制”,共选聘校外导师800多名。
信息首发:深圳大学打造三维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