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P2P或摘下镣铐 迎加速发展期
小马bank,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开山之作”。当小马bank出现时,业界曾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传统银行对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反击。
小马bank,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开山之作”。当小马bank出现时,业界曾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传统银行对互联网企业的一种反击。然而,市场的变化永远在进行——当P2P行业不再野蛮生长、问题一一暴露、本身也难盈利后,小马bank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尤其是,与那些仍在“烧钱”比拼广告的P2P比起来,其声音变得越来越小。
日前了解到,今年4月30日,包商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开山之作小马bank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届时,原有小马bank功能将正式关闭。
小马bank于2014年6月18日上线,生命周期仅维持了一年多。事实上,这种“弃子”的命运早在2014年底,当时的小马bank总经理张诚离开时就已经显现。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系P2P平台此前表现平平,原因就在于他们一直戴着镣铐奔跑。如今,随着P2P监管办法的出台,银行系P2P或摘下了镣铐,迎来加速发展期。
内部分歧致折戟
作为传统银行拥抱互联网金融的先驱,包商银行旗下的小马bank曾备受关注,其上线P2P业务更是传统银行改革先行者之一。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然而小马bank却未能“子凭母贵”一路顺风。
资料显示,小马bank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上线初期该平台重点包括两类产品:千里马、马宝宝。前者即P2P项目,将包商银行传统的小贷业务的贷款转化成为债权在线上出售;后者则为货币基金产品。
据介绍,小马bank的债权投资项目全部为个人借款,用途集中在养殖、种植、汽修、服装等个体商业项目,单个项目标的额度在2万元至30万元之间。其投资人账户和风险保证金均由包商银行托管部进行托管。
上线之初颇受期待,但仅数月之后,该平台就出现停发新标,甚至部分业务基本停滞。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3月,小马bank团队负责人张诚率领近十人管理团队离开包商银行,小马bank平台由包商银行信用卡部总经理廖石坚兼任。彼时,张诚已然公开宣布创立小马金融,虽然同叫“小马”,但与小马bank并无关系,其大股东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1月13日,张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愿意多谈及小马bank,仅表示自己已于2014年底时离职,对于小马bank不便发表言论。
但从其离职前夕公开发表的《直销银行终将是过渡品》一文中,可以看出,张诚对于直销银行的模式并不看好。
张诚说,一方面,直销银行在金融产品端没有变化,仅仅是销售渠道从线下转到线上,过去10多年在欧美市场这一做法还可能获得成功,但在中国市场,这种成功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一个根本的原因,在线上市场拓展上中国商业银行先天没有优势;另一方面,直销银行在金融产品端和传统商业银行没有本质区别,在国内的市场环境中,考虑到监管因素,直销银行目前在售的产品更是十分有限,面临着普遍的匮乏。
张诚认为,目前国内较成功的商业银行大多模仿借鉴了国外直销银行的经验和运营模式,而其所谓的“直销”核心的意味就是直接面对客户,在金融产品品类没有根本的变化,完全还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产品。以P2P为代表的新互联网化、去中心化的形态相比于传统金融产品更具长久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相比于直销银行,张诚更看好P2P一类的互联网模式,而包商银行方面可能更想做的是直销银行。
宣布张诚离职后,包商银行方面曾表示,小马bank团队正在研发新的创新性产品,将选择在适当时间向公众推出。如今来看,“有氧金融”就是其当时所说的创新性产品。
最近,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刘鑫频繁见诸于各种媒体推介“有氧金融”。据刘鑫介绍,直销银行的模式有三种:一种是类似于ING Direct的便利店银行,一种是纯粹的互联网银行,第三种则是线上银行+线下体验店的模式,而有氧金融的模式是纯粹的互联网银行,他们内部称之为互联网上的商业银行。
刘鑫希望,未来3-5年,在互联网语境下运营的有氧金融模式将获得百万到千万级的用户。
- 2015年12月深圳爆出14家问题P2P
- 深圳存量P2P面临清理整顿 新增平台暂停注册
- 接连叫停平台注册 P2P“雪上加霜”
- 钱多多:P2P网贷合格投资人建设亟待加强
- P2P平台实行负面清单制将是一种趋势
- P2P平台跑路发公告 用一张空办公室说明一切
- P2P投资前有三问 收益超过12%最好别碰
- 深圳P2P有望解决行业痛点
- P2P新增平台数连降3月 内忧外患迫行业深度洗牌
- 央行双降 网贷P2P将迎投资潮
信息首发:银行系P2P或摘下镣铐 迎加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