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环境污染严重原因剖析
记者从深圳(www.szxxg.com)市水务局了解到,“十二五”以来,深圳(www.szxxg.com)水环境治理年均投入较“十一五”时期有大幅增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治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受生态空间有限、水环境容量微薄、海湾和河流水动力差等先天因素和城市高速发展、相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现实因素影响,治水工作仍然困难重重,尤其是部分河流黑臭现象没有明显改观。
■ 深圳(www.szxxg.com)特区报记者 方胜
●水质改善有进展但污染仍严重
近年来,深圳(www.szxxg.com)主要河流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重污染河流断面比例持续下降。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跨市河流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比省人大挂牌督办前分别下降70%、74%和46%,茅洲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比省环保厅、监察厅挂牌督办前下降32%。龙岗河、坪山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顺利通过了省组织的考核验收,福田河、新洲河等重点河流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景象。
然而,主要河流水质的改善,难掩部分河流依然黑臭的现状。这与深圳(www.szxxg.com)国内一线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符,水环境治理成效与高标准的城市定位差距仍旧很大。
2015年10月,省环保厅公布的广东省2015年第三季度重点河流水质状况显示,全省22条重点整治河流中,19条河流受重度污染。按主要指标综合污染指数比较,水质污染严重的前五位依次是茅洲河、练江、独水河、石井河和观澜河,深圳(www.szxxg.com)占了两席。
再早一些,省环境保护厅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布了全省跨市河流37个交接断面水质检查结果:深圳(www.szxxg.com)茅洲河、观澜河、坪山河等河流的水质达标率为零。而全省22条重点整治河流中,水质污染严重的前五位依次是茅洲河、练江、石井河、潼湖水和深圳(www.szxxg.com)河。深圳(www.szxxg.com)的几条大河同样榜上有名。
总体而言,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跨界河流,茅洲河等界河,前海等片区、大鹏湾等水环境皆有面临着各自的难题。而原特区外大量支流河道黑臭严重、内涝多发频发重发,亟须加快达标治理。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发展目标和湾区经济发展战略等对治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造成污染严重的原因很复杂
茅洲河、观澜河、深圳(www.szxxg.com)河等河流污染在广东省名列前茅,既有深圳(www.szxxg.com)河流自身特点的原因,也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方面,径流小是深圳(www.szxxg.com)河流的先天硬伤。深圳(www.szxxg.com)市河多,但基本上都是小河,雨水少、山泉水小,雨源性特点突出,深圳(www.szxxg.com)用水量近80%依靠从境外引调水。而深圳(www.szxxg.com)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对淡水极度渴望。这种渴望的表现就是建水库,水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圳(www.szxxg.com)用水紧张的局面,但却导致中下游的径流更小。径流小,河流的自净能力就弱,很小比例的污水流入河中就足以导致河流黑臭,而深圳(www.szxxg.com)的废水产生量又相当巨大,这就使得污染负荷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深圳(www.szxxg.com)高强度开发建设紧逼城市水环境正常承载力极限。深圳(www.szxxg.com)开发建设强度大,人口高度密集、产业高速发展,工业企业污染多,点源、面源污染负荷重。近年来,我市虽已全面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河流综合整治步伐,建成运行了一大批治污设施,相应的管理也不断加强,但仍然难以全面有效应对污染排放压力。随着城市更新和片区开发,又将对原有治污系统带来更大压力,茅洲河、观澜河、深圳(www.szxxg.com)河湾、珠江口等流域尤为明显。
人水争地现象进一步打破了城市水环境空间均衡。受早期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和做法等历史原因制约,城市总体规划与水务规划衔接不够,城市开发建设与排水设施建设衔接不足,水务用地被挤占现象严重,法定图则和基本农田规划等对治河治污项目考虑较少,水环境治理项目普遍遭遇选址难、用地征拆难等问题。此外,雨污混流普遍,污水处理效益不佳;污泥设施处理处置能力严重偏低,不足目前需求量的一半;原特区外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缺口大于全市存量;支流河道整治进展缓慢;水源保护区内仍存在较多建成区,部分道路、余泥渣土弃置场、果园菜地等建在水源保护区,对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隐患。
●长期排污致底泥污染引发内源污染
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深圳(www.szxxg.com)湾片区为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完善,深圳(www.szxxg.com)湾流域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但水环境现状仍不容乐观,排水管网错接乱排现象仍较严重,旱季污水仍有“跑、冒、滴、漏”,雨季污水溢流带来污染;污水系统不完全适应当前大部分区域雨污分流和小部分区域雨污合流并存的现实;后海湾等新开发区域污水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新增较多污水直排河湾;河湾的底泥淤积严重,引发内源污染,内源污染又加剧了水质的恶化,而目前针对河道淤泥的处理处置尚未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且河道底泥治理无有效出路;流域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还未得到完全的收集,随大雨冲刷进入河湾,面源污染进入感潮河道和半封闭湾区,受水体交换能力弱的影响,污染物在感潮河道和湾区呈现“堆积”现象。
再看前海自贸区片区,“前海水城”高标准的定位,面临的却是流域水环境及水安全保障遭到严重破坏的窘境。目前,前海片区河道及湾区水体污染严重。干支流水质劣于地表水Ⅴ类,湾区水质为海水第四类,水体普遍发黑发臭。据分析,前海片区水质恶劣的主因是流域内雨污混流现象普遍,错接乱排、潮水倒灌、垃圾淤堵致使大量污水入河;加之雨源型河流基流少,半封闭的内湾水动力不足,导致流域内污染交换扩散慢并形成集聚效应,加剧河道的黑臭现象。河流及湾内长期排污,底泥污染严重,逐年沉积而形成顽固的污染内源,也成为河道及内湾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信息首发:深圳水环境污染严重原因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