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首推信用消费指数 “异业同盟”应战互联网
11月5日,第15场银行业新闻例行发布会在京召开。广发银行副行长王桂芝在以“广发信用卡二十周年暨中国信用消费白皮书发布”为主题的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时代对银行来说是一个竞合大于竞争的时代,广发将拥抱“互联网+”,通过“异业结盟”的方式实现与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互补。
目前,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消费支出对GDP贡献达到60%。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费中,信用卡消费占据绝对主力地位。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15年7月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4)》也显示,2014年中国信用卡交易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58%。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主要上市银行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超过4.33亿张,银行业整体信用卡授信余额达到6.4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5.6%,在信用卡总量扩容的同时,近五年来卡均消费额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其中,广发银行目前发卡量已超过4000万张,信贷余额破2000亿元,活跃率高达76.23%,卡均消费2.45万元,信用卡业务总收入、贷款增长率、单卡收益等指标名列行业前茅。
基于二十年信用卡运营经验和数千万持卡数据积累,广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信用消费白皮书,并推出国内首个“中国信用消费指数”。广发银行开展相关研究,以商业银行对信用消费市场的分析为契机,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市场和民众信用消费行为的关注,进一步深化创新实践,共同推动消费增长和升级。“中国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呈整体上升态势;信用消费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立体化;用户对安全、私密的要求越来越高。”王桂芝将白皮书归纳于以上方面。
“中国信用消费指数”综合了宏观经济、居民收入、物价、安全性等多维度指标,能够有效描述我国信用消费意愿和状况。指数显示,尽管当前整体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居民信用消费意愿和能力正在稳步上升,我国经济内生新动力正在不断增强。
据介绍,本次白皮书调研工作历时半年,覆盖了全国20余城市,调查样本6000份,并基于广发信用卡数千万持卡数据分析,访谈了行业机构、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业内数十位资深人士。业内专家评价,该白皮书基于银行真实数据积累,并创新启用了宏观经济周期压力测试等手段,其结论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参考价值。
随着中国信用消费步入第二十个年头,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企业加入这一领域,使信用消费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以银行为核心,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为辅助的信用消费市场体系正引导着我国信用消费蓬勃发展,BAT等互联网巨头与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也给传统信用卡带来诸多挑战。
事实上,网上行为的消费痕迹、信用数据等成为信用消费“大数据”的重要来源。通过海量数据进行客户挖潜,为海量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信用消费经营主体竞相角逐抢占的高地。王桂芝指出,广发银行“异业结盟”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资源的互联互通、参与分享,广发更注重建立一些外联以及与互联网巨头和行业翘首优势互补。
广发银行在业内率先引入“探针平台”(PROBE系统平台),成为国内首家运用该平台的发卡行。利用“探针”建构庞大的用户资料,对用户进行精准的数据画像,对洞察用户需求、降低客户和银行风险、快速后台响应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桂芝指出,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时代对银行来说是一个竞合大于竞争的时代,首先,银行在通过大数据征信进行风控最集中最有经验。第二,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出现为银行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且与互联网企业相比,银行有风控流程、客户存量的先天优势,未来的发展将取决于对市场的反应快慢、人才储备是否重组、理念先进与否。”王桂芝指出。
信息首发:广发首推信用消费指数 “异业同盟”应战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