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降到最低的必然选择”
“损失降到最低的必然选择”
随着救援的深入,消防官兵遇难的数字也在逐渐上升。由于距离爆炸物距离过近,很多参与到灭火的救援人员,没能躲过接连而来的两次爆炸。
“受伤最重的是消防官兵。”天津市泰达医院肾内科医生李青说,送来的部分消防官兵全身烧焦、血肉模糊,“要不是身上残留的消防制服,根本看不出是消防队员”。个别消防队员送来时,已没有生命体征。
有舆论将质疑的矛头指向了指挥不当,认为在不清楚危险品的情况下,盲目进入是导致此次悲剧的主要原因。
对于救援处置程序是否存在失当之处的疑问,13日下午4时左右,身处救援指挥一线的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副处长雷进德对媒体表示,处置危化物火灾有一整套科学程序,天津爆炸事故的现场处置程序“肯定是科学的”。
周 寅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分析,在讨论“消防队该不该进场”这个话题时,首先应当了解整个流程:群众报警——指挥中心接警——根据报警情况调派辖区中队 赶赴现场——中队到场后对灾情进行评估,向指挥中心汇报是否要求增援,并组织灭火——指挥中心收到要求后,调派相应增援力量赶赴现场,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 指挥。
“第一次接警是火警,那么消防队进场理所应当,快速处置灾情,避免灾情扩大,是消防工作的基本原则。”周寅说。
事实上,对于危险品的情况,消防人员起初并不知情。
一位第二批到达现场的消防队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最初接警的时候,只知道是集装箱着火,到现场用消防水炮灭了2到5分钟之后,领导感觉到情况越来越不对,就让大家往后撤,但就在这时,爆炸发生了。“我们到现场,从开始灭火,到发生爆炸,一共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
周寅认为,火灾发生地点距离最近的居民区仅数百米,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扑救,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摆在消防员面前有两个选择:进场灭火,可能会爆炸,消防员会伤亡;不进场任其燃烧,肯定会爆炸,还会危及周边群众安全。作为指挥员,第一时间把灾害事故损失降到最低是必然选择。
“当时就想把火灭掉,没想那么多,现场还有很多群众。”一名参与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灭火扑救受伤的消防队员事后对记者说。
信息首发:业内人士称我国消防模式优于消防员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