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生物:守住12年寂寞研发老百姓用得起的救命药
52岁的鲁先平是深圳海归的典型代表,从美国回国后,扎根深圳创业已经有14年。鲁先平和他的海归伙伴花了12年,研发出中国首个原创的化学药——西达本胺,给恶性淋巴癌患者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7月24日,微芯生物总裁、首席科学家鲁先平和他的团队,用十余年“滴水穿石”的坚韧和执着打动了“粤创粤新”采访团的记者。
微芯生物的使命:研发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救命药
鲁先平海归团队的报国情怀,从微芯生物的公司英文名以及研发的所有新药的药名名即可看出。微芯生物的英文名是Chipscreen,研发的新药都以“西(即Chi)”打头。鲁先平解释说,药名的这三个字母,既是公司名称的前三个字母,也是中国China的前三个字母。鲁先平说,他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经济可承受的创新药,即老百姓用得起的救命药。这带给他的满足感是非常大的。
促使鲁先平团队着手研发原创的创新药,是因为看到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在美国超过60%以上,在中国大概只有30%。差距大的根本原因包括创新药缺乏、费用高、医保体系相对缺失等。另外,及时美国FDA批准的创新药即使经过多年也无法进入中国,中国患者无法得到更好的治疗手段。此外,和西达本胺类似的两类创新药在美国一个月的费用可能14万元和28万元,在国内是无法承担的。这也是中国原创的创新药缺乏面临的困境,是微芯生物要去努力的方向。
耐住寂寞12年之后,微芯生物的抗肿瘤原创新药西达本胺(爱谱沙)成为全球第一个获批的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是首个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口服药物,西达本胺的上市,不仅满足了中国T细胞淋巴瘤患者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更意味着将中国淋巴瘤患者的负担至少降低到了1/10。
对于低收入患者,微芯生物将提供慈善赠药予以支持,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2015年3月份上市以来,已赠送500多份药给低收入患者用于治疗,平均每盒价值1万多元。
完成五轮融资 微芯生物的15年不容易
微芯生物的创立相当励志。15年前在美国的留学生聚会上,年仅37岁的鲁先平同一起聚会的朋友们就在讨论,中国这个大一个国家,改革开放进展很迅速,很多产业都在发展,但是中国的医药领域却停滞不前。中国有世界最多的制药企业,达到7千多家,中国制剂生产能力全球第一,原料药生产能力全球第二,但是中国的制药企业的盈利却非常低。原因很简单,因为制药企业都是模仿,以价格竞争为手段、代金销售取代了创新研发。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也是一种非常掺烈、非常低端低廉的模式。
与此同时,在美国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华裔科学家。我们国家有非常优秀的科学家,有巨大无比的市场,有很好的制药基础结构,为什么产业会处在生态链的最低?因为不具备将科学与商业、资本、市场、团队融合起来的能力。
1999年,鲁先平博士与几位志同道合者,包括程京院士和宁志强博士走到了一起,有了在San Diego的首次头脑风暴。2000年的第二次聚首时便确立了他们的基本方向,他们希望建立一个企业,将他们在美国所学所长形成一种核心技术,并希望这种核心技术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原创药研发的风险。这就构建了微芯建立化学基因组学进行创新药物发现的基本框架。
2000年底鲁先平率先回到了清华大学,跟程京院士一起开始投资者路演。宁志强博士、石乐明博士跟胡伟明博士2001年5月正式全职回到中国,深圳微芯生物正式诞生,企业的理念是“原创、安全、优效、中国”,他们希望自身的创新能够服务、回馈于国家和人民。
在过去的十四年里,微芯生物专注于肿瘤、代谢疾病等,但是一个创新药要能够成功上市,要走很多路。但原创新药研发投资大、周期长、风险极高。国际上,即使是跨国企业,一个原创新药的研发往往需要12-15年,耗资8-17亿美元,并且要承担极高的风险。这也是微芯生物要用12年光阴去研发西达本胺的原因。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基础研究,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此后还要经历动物实验、长期的临床实验和审批手续。鲁先平所在的公司从曾经融不到资到现在完成了五轮融资,微芯生物能够生存并壮大,被业内人士称为“小概率事件”。
信息首发:微芯生物:守住12年寂寞研发老百姓用得起的救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