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区挥别梅林关走向一体化
近期的一条新闻格外引人注目:梅林关联检大楼开拆了。这意味着“关内”、“关外”成为历史,原特区外的龙华新区与原特区也将从此成为畅通无阻的一体。这是龙华新区走向特区一体化的历史见证。
正在拆除的梅林关检查站联检大楼。
家住圣莫丽斯的罗小姐感慨,几年前特区就扩容了,但对于许多居住在原关外的市民来说,那只是书面意义上的,而关内外的真正打通,或许才真正意味着一段历史的结束,一个时代的来临。“区分关内关外的标志消失了,相信‘关外’的交通、商业配套、居住环境、文化设施也能慢慢变得和‘关内’一样好!”
回望
历史曾将深圳划分为关内、关外
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建立经济特区。1982年6月,在划定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了特区管理线。这条特区管理线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珠江口侧安乐村,全长84.6公里。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布吉、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6个检查站,主要任务是对进入特区人员的证件、护照、签证实施检查。
1996年3月,梅林检查站正式成立。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史上,梅林关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护航特区经济的一道有效屏障。同时,作为深圳中轴线上的北大门,梅林关的设立极大方便了原龙华、观澜片区居民进出特区。在那段特定的历史岁月里,梅林关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然而,梅林关也一直和“拥堵”纠缠不清。
由于进入深圳经济特区须持有边防证,且要经过严格检查,因此梅林关甫一设立,遇到交通高峰时人车排长龙的现象就时有发生。同时,因特区外房价相对较低,许多在关内上班的人移居关外,进一步加剧了梅林关的拥堵。从2001年起深圳市人大代表就不停向有关部门反映拥堵问题。
随着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加速,原关外城市发展加快,梅林关交通堵塞问题越显突出。
2003年6月,《深圳珠海一二线边防管理改革方案》出台,办理边防证无需介绍信,在原住地公安机关和二线各检查站办证点均可办理。2005年元旦起,办理边防证不用再花钱。同年,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边防证退出了舞台。
2010年7月,国务院批复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二线关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一段时间来相关设施尚存。
点赞
梅林关改善提升,加快特区一体化
“梅林关的改造,在心理层面上让居住在原关外的人自然融入了深圳,关内关外的概念也会渐渐变淡甚至消失,大家会更有归属感。”现居住在水榭春天的邓阿姨欣慰地说。
“梅林关交通改善提升能够让市民增强作为深圳人的归属感,从而提升区域的文明程度和市民意识。”家住民治水榭春天的市民蒋先生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他认为梅林关的改造让龙华与福田、南山等地联为一体,这种联结不仅是地域上的,更有心理层面上的影响。“大家都是深圳人,共同建设美丽的深圳。”蒋先生表示龙华等原关外的市民能够更有自豪感、责任感。
来自民治股份合作公司、从事城市规划20余年的袁先生认为梅林关等二线关的改善提升是理性发展、关内关外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步。袁先生曾参与民治大道的设计,“当时我们规划要建宽32米的民治大道,中科院有位院士直接告诉我们,‘乡村道路没必要建这么宽’。很明显就是把民治当乡村,把关内当城市。”制度上的差别在生活中也有体现。比如,特区内外交通管理存在差异,同样是打的士,能进原特区内的红的与只能在原特区外行驶的绿的收费标准完全不同……特区一体化推进的今天,一体化的行动仍在继续,也仍需努力。“由于一座梅林关让城市建设无法衔接,规划无法有效对接,造成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浪费和短视。”袁先生表示由于梅林关的存在,四五条道路必须在此汇集,交通拥堵不可避免,此时对梅林关的交通改善提升无疑为未来龙华乃至全市的发展打开了思路,创造了空间。“加之深圳北站这样交通枢纽的存在,卸下了梅林关包袱的龙华势必飞得更高,成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袁先生对此十分期待。
期待
龙华的明天更美好
改善提升工程有利于改善龙华新区市民出行环境,有利于缩小原特区内外民生差距,有利于城市现代化国际化。
事实上,龙华新区甫一成立,便确立“两区一城”的战略定位,即“加快转型升级典范区、特区一体化示范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中轴新城”,大手笔书写转型发展、特区一体化华章。首先是进行高水平的规划,创新性地以“三规合一”理念,确定了“一中轴九片区”的城市综合规划。一中轴即指“一路一轨一河一山”,“一路”是指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打造一条南北向的“深南大道”,“一河”指将观澜河“一河两岸”地区建成生态休闲文化走廊,“一山”是将大脑壳山打造成深圳的“太平山顶”,“一轨”则指地铁和有轨电车绿色交通的建设。“九个功能片区”则包括两大功能核心、三大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构龙华新区发展版图。
实现“特区一体化”,不仅在于硬件的一体化,更在城市管理的一体化。龙华新区形象地对城市面貌提出要求:“让人一出梅林关,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种“亮”,来自美丽龙华、生态龙华的打造。据悉,三年多来,新区共开展公园建设、道路绿化提升、景观亮点打造、立体绿化建设等绿化项目120多个。全区公园总数已从成立之初的52座增加到81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12.18平方米提升到15.34平方米。新区2014年展开大规模绿化提升行动,在“美丽深圳”绿化提升行动绩效考评中,新区2014年居全市第一。
一个规划布局超前、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到位、交通快捷便利、环境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城区将在深圳中轴线崛起。
今年龙华新区党工委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到2020年,建成深圳北创新新中心,跻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方阵。每平方公里次干道以上路网密度达到4.7公里,公交分担率达到66%,500米公交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17所公办中小学,新增4万个公办学位,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70%,新增1所高校和3所特色学院。绿化覆盖率达45%,公园总数达150个,建成“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公园之城”。实现从“喝上自来水”到“喝上优质直饮水”转变,污水管网、供电保障、重点片区管道燃气全覆盖。
信息首发:龙华新区挥别梅林关走向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