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施工发生坍塌 救援难度堪比玉树震区
6月25日17时13分,正在深圳仁爱医院急诊科值班的急诊医生李路接到急救任务,市120急救中心指示,地铁在建7号线7304-1标福皇盾构机施工区间发生坍塌,要求立即出车,赶往现场支援。李路说,其实自己没想到,这次起初在他看来的日常救援,让他和护士陈彩霞经历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生命接力”。
走一趟:泥浆跋涉两公里
据李路回忆说,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他和彩霞商量了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急救场地如果在地下应该怎么办,场地如果太小如何施救……然而,尽管已经设计了很多种预案,也做好了遇到困难的心理准备,但现场情况仍让李路和彩霞“完全没有预料到”。
“事故现场在距离地面约20米的地下,救援空间十分狭窄,高度不足半米”,李路和彩霞拎着急救设备,只能弯腰侧身跟着先行到达的消防官兵艰难前行。李路事后表示,去往事故现场接近2公里的路程,因为是踩在被泥浆覆盖的机器上,全程几乎没处下脚,根本站不稳。直到接近现场,李路和彩霞才发现,由于来不及换上水鞋,他们的白大褂和鞋子全部浸满了泥浆。
第一次:绑着腰带打点滴
此前,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已由先行到达的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李路和彩霞此行的任务就是——救援被困者。意识到情况紧急,李路和彩霞没有多想径直前行,在爬梯登上事故现场时,消防员提醒:“由于盾构机出现故障,泥浆可能随时喷出,最远喷射距离超过5米,要小心保护自己”。陈彩霞说:“当时顾不了那么多,只想着赶紧见到被困者,确认情况,实施救援。”
为确保李路和彩霞的安全,消防官兵搭起人墙,帮助他们抵达现场。“环境非常闷热潮湿,空间很小,急救设备都运不进去”,李路说,“看到两名被困者,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评估他们的身体情况。”
在确认一名被困者已无生命体征后,李路紧急对另一名被困者实施救援。李路说:“因为被门卡住,被困者动弹不得,通过对他血压、脉搏的检测及问话观察状态,发现较为正常。为了避免长时间被困出现脱水等并发症,必须先给他吸氧及补充能量。”
然而,由于现场条件恶劣,吸氧设备根本无法放置。为避免发生紧急情况,李路立即决定,开通静脉通道为其补充能量。但浑浊的泥浆让李路无法靠近实施注射。消防官兵当机立断,给李路绑上腰带,悬空接近被困者实施注射。
李路说:“从来没试过绑着腰带打点滴,自己也有些紧张。但为了缓解被困者的紧张情绪,我必须安慰鼓励他,告诉他地面上有市领导和工友在等他,现场有很多消防官兵在想办法,并强调,现在他的身体状况良好,要坚持耐心等待,一定能得到顺利救援。”一边聊天,一边扎针,这是李路在多年急救经验中总结出的安抚患者情绪的好办法,果然,被困者在得到补给后情绪平复了不少。
等一夜:成功救出被困者
为让消防官兵有足够施救空间,在确认生还的被困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李路、彩霞撤出地面,此时距离他们下井施救已过去两个多小时。“救援现场气氛非常紧张,整个人神经都是紧绷的,一心想着让生还的被困者得到及时救援,后来上到地面才感觉到,这一路泥浆跋涉腿都软了,并且长时间的地下施救,呼吸也不畅”。
匆匆扒了几口饭,井下传来消息,生还的被困者由于被困时间过长,情绪激动,要求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参与现场指挥的市卫计委领导指示,由于李路、彩霞熟悉现场情况,请他们再次下井支援。
虽然下了井,但为保障现场救援,李路和陈彩霞没能接近被困者,而是在消防官兵已提前准备好的施救平台耐心等待,“做好了随时到第一线救援的准备,并且在心里一直暗暗祈祷被困者一定要平安。”彩霞说。
23时40分,终于等来了消防官兵的欢呼。李路说:“那一刻现场所有人都站起来了,热泪盈眶。”生还的被困者成功救出,李路和彩霞立即用事先已准备好的急救设备,在施救平台对被困者进行检查和能量补给,确认其生命体征平稳后,交由消防官兵迅速护送出井,送往医院救治。
李路和陈彩霞称:“等了整整一夜,成功守出被困者,再难也值得。”李路说,他当过兵,2010年还参与过玉树地震救援,但李路坦言:“这次救援的难度比玉树震区还大,环境更艰苦,要特别感谢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和彩霞的消防官兵。”
信息首发:深圳地铁施工发生坍塌 救援难度堪比玉树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