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杨立勋:深圳最大软实力就是改革创新
深圳成立经济特区35年,从早期的 摸着石头过河 到如今的 全面深化改革 ,深圳最大的无形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仍然离不开 改革创新 。
根据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部署,2014年5月下旬至7月上旬,由市委7个改革专责小组领导分别带队,市委改革办、市委督查室会同多个部门参加,深入到深圳10个区、新区和21个市直单位,开展实地督查。此次督查,围绕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和2014年《改革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被称为2014年 全面深化改革年 的期中考,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涉及改革项目之多,在深圳尚属首次。
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立勋就此次大型督查工作于7月11日接受了深圳新闻网记者采访, 改革督查是通过弘扬正能量来促进改革,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氛围。更重要的是,燃烧改革的激情 。
杨立勋说,深圳的土地资源有限、淡水也是买来的,也没有矿产资源,高校也不多,深圳发展到今天的主要推动力就是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深圳最大无形资源和最大的软实力,它像一块磁石,把所有创新资源都吸引过来,正如王荣书记指出,深圳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 。
以改革论英雄 24项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督查是如何进行的?12项具体考核指标,量化评分标准,提前下发给31家单位(10个区、新区和21个市直单位)。各部门按照标准填写改革项目评估表,督察组对项目选题、进展、成效、影响等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判。针对31家被督查单位的改革进展、存在问题等,除了现场提出指导性意见外,事后逐一发出个性化督查意见书,推动相关改革后续工作。
杨立勋告诉记者,此次督查的主要对象是市委重大改革项目。第一个层次是 三化一平台 重点改革项目,第二个层次是2014年深圳市《改革计划》所列的38项,第三个层次是各区、新区和政府各部门自选的改革项目。 今年时间已经过半,改革进程与任务是否都完成了一半呢?
过去以GDP论英雄,因为有GDP数据在那里。现在我们要以改革论英雄,其重要依据就是对改革成效进行评估。 杨立勋说,督查的目的是发现改革先进典型,发现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先行先试、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的好项目。通过这次督查梳理,提炼一批制度性的成果。
深圳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此次督查中,24项典型案例(详见附录一)脱颖而出,它们既有全国全省领先举措和制度创新成果;也有全国全省先行先试试点项目,如福田区首创行政服务 零收费 ,罗湖区出台首份 环保准入 负面清单;南山区实行港籍陪审和调解制度,都和每个深圳市民息息相关。就在2013年8月1日,全国首张个体户 电子营业执照 由深圳市场监管局颁发,率先实现无纸化网上商事登记,到2014年年底,商事登记四证合一( 四证 即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印章刻制许可证)将惠及深圳数量庞大的商事主体,可以预期将进一步激活深圳市场活力。
督查是为了 燃烧改革激情
改革推进过程中有先进榜样,也有新的问题。有的改革,市直部门和各区同时在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有些改革项目涉及不同部门,沟通协调不够,没有形成组合拳,整体效果不理想。杨立勋建议加强改革统筹,统筹改革项目,统筹改革力量。
杨立勋说,改革属于制度创新,见效周期较长,不可能立竿见影。督查是为了燃烧改革的激情,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进一步推进改革,督查是手段,不是目的。
我个人的理解,改革是一个不断地试错、容错和纠错的动态过程。改革没有终点,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我们将推进改革督查评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长效化。
杨立勋的设想是,将来可能有季度督查、半年督查、年度督查,定期和不定期督查,专项督查和联合督查等多种手段。 对不涉密的改革项目,能否引进第三方进行评估,让群众和服务对象来评估改革成效。
改革是发展的总开关 深圳正在 闯三关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思路,在今天看来,是1.0版本,需要升级。杨立勋认为, 摸着石头过河 摸了35年,现在更要注重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杨立勋说: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总钥匙。他告诉记者,深圳和全国一样,正在闯三关:市场关首当其冲,其次是转型升级关,公平正义关。
杨立勋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党员干部必须具备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建设心态。没有问题意识,就找不到改革线索。建设心态则体现在要认清改革的起点是 破 ,终点是 立 。
他认为,预期红利是改革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老百姓会支持改革的动力所在。改革就是要建立四个平衡机制,比如生产生活生态的平衡机制。不能因为发展了,生产上去了,生活和生态都下去了。其次,社会秩序和社会活力的平衡机制、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机制、以及中国道路和国际惯例的平衡机制。
采访中,杨立勋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要统筹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力。一些重大改革项目要对它进行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实施之后要进行绩效评估。特大型改革要向人大汇报。如果不顾现实条件推进,不顾社会承受力,会影响稳定。一旦改革方向错误,迈的步子越大错的越大。如果方向对了,即使步子小一点,它也是在靠近正确的目标。
目前深圳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已淡出。深圳的优势在哪里? 杨立勋的答案是,深圳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全面深化改革事业,证明了深圳仍然是中国改革的试验场,只要改革试验不断,改革力度不减,才能增添大家对深圳特区的信心。
附录一、24项典型案例
1市委组织部 强力推进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
2市编办 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形成 大市场、大部门、大监管、大服务 新模式
3市科技创新委 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科技与金融 深度融合
4市市场监管委 推动商事登记制度配套改革 四证合一 激发市场新活力
5市民政局 探索养老服务发展新模式
6市卫计委 积极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7前海管理局 创新深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度机制有新突破
8福田区 首创行政服务 零收费 区
9福田区 创新 民生微实事 办理机制实现 我的实事我做主
10福田区 率先打造 审判长负责制2.0版
11罗湖区 出台首份环保准入 负面清单 完善商事登记制度配套改革
12罗湖区 创建政府采购网上商城积极打造阳光政府
13南山区 率先实行港籍陪审和调解制度
14南山区 深化 一核多元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15盐田区 深化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改革建立党代表常任制 1+7 制度体系
16盐田区 扎实推进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和人员分类改革
17宝安区 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机制推进文化春雨行动
18宝安区 深化 行政无为 问责制度改革
19龙岗区 以编制权责清单为突破口加快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
20龙岗区 推动聘员管理综合改革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21光明新区 试点建立社区基金会为社区微小民生项目提供财源
22坪山新区 探索土地管理 坪山模式 构建新型城镇化土地利用新机制
23坪山新区 打造 四社联动 多元共治新格局全力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
24龙华新区 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批 零时限 改革
信息首发:深圳市委改革办副主任杨立勋:深圳最大软实力就是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