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张展豪:前海宜发展三类创新金融产业
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同属国家级改革试验区,但去年以来上海自贸区的优惠政策不断,特别是在金融产业发展上,势头盖过前海。前海会不会因此陷入发展落后的尴尬局面?针对这一问题,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普华永道深圳分所主管合伙人、深圳政协港澳委员张展豪。
张展豪长期提倡深港合作,他说,前海在金融领域仍有独特竞争力,适宜发展航空租赁、财富管理和IT金融这三类创新金融产业,关键前提是规则国际化,提升软实力。
证券时报记者:金融是深圳的支柱产业,前海金融业发展曾被业界寄予厚望。但去年以来,上海自贸区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很多,加上最近业界猜测前海的产业优惠目录可能不含金融业,前海的金融业发展会不会被自贸区拉开身位?
张展豪:去年以来,自贸区发展的劲头的确很猛,很多大银行也在当地政策吸引下进驻,一些资本项下的金融改革也陆续发布了政策框架,这很容易令人怀疑前海的金融业是否将从此落后,我并不这么认为。
首先,在制定政策方面,中央考虑较多,一方面为了兼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另一方面还会考虑到金融政策的外溢性强,特别是在人民币还没有完全自由兑换的背景下,需要先行先试;其次,很多人担心前海税收优惠可能不包含金融业,但并不意味着前海未来就没有金融优惠政策。对于前海来说,最大优势在于深港合作大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前海应该抓住优势和机遇,发展新型航空租赁、财富管理和IT金融三类创新金融产业。
证券时报记者:您为什么特别看好这三种金融产业?
张展豪:航空租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已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一方面,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区的飞机租赁市场潜力很大,前海适合打造亚太的飞机租赁总部集聚区,目前已有约80家融资租赁公司在前海注册;另一方面,前海能充分借助香港国际金融市场,引入低成本离岸人民币资金以及专业人才,完善租赁产业相关法律、税收、会计准则,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做大做强飞机租赁业务。国务院和深圳市政府今年年初宣布了一些支持前海发展航空租赁的文件,从政策层面为该产业发展做了铺垫。
财富管理也是前海发展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可以进一步打造成国际级财富管理中心,具体措施包括:吸引境内外优秀的财富管理机构和专业人士入区,争取早日放开区内的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计划等。通过这些措施,在前海形成一个规则与国际接轨、专业人士云集、风险管理水平高、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到位的财富管理中心,带动其他专业服务业发展。
最后,深圳作为珠三角IT 产业核心区域,初步具备发展IT金融产业的软、硬件优势,一些高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势头很强。此外,前海还具备股权交易中心以及创新交易元素平台的条件,同时国内外知名银行相继进驻,应加快推进金融与科技尤其是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新金融业态,探索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业协同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前海打造这三大金融产业,除了已经具备的优惠政策、资金渠道等优势之外,是否还有一些短板需要补齐?
张展豪:一是建立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例如,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放开一些需要国内资格认定的门槛,或将一些相关专业准则国际化,简化会计、税务等专业机构和人员在前海的执业流程等;二是加强证监局、银监局、保监局、交易所、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参考并引进先进地区适用于前海的金融体制、法律法规、专业指引及监管条例;三是前海的管理审批部门严把准入门槛,提升区内注册企业的质量,着重引入有丰富管理经验、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才的行业 领头羊 企业,让它们作为前海代言人推动各专业领域的发展。
信息首发:普华永道张展豪:前海宜发展三类创新金融产业
普华永道 创新金融 金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