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线关的由来是什么?
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在建设之初,主要承担两项基本职能:一是对进出特区的货物进行检查,打击走私活动;二是对往来人员进行检查,防止偷渡行为。
据资料记载,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2年6月,在划定的深圳特区与非特区之间,设立了特区管理线。这条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珠江口侧安乐村,全长84.6公里的地界线也就是日后人们通常所称的“二线”。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布吉、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6个检查站。随着经济特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同乐、梅林、蛇口、溪冲、清水河、福龙等二线关口检查站先后开通,深圳二线关口检查站逐步扩容至16个。其中,梅林检查站于1995年开通。二线以及二线关成为划分原深圳经济特区内外的标志。
据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在建设之初,主要承担两项基本职能:一是对进出特区的货物进行检查,打击走私活动;二是对往来人员进行检查,防止偷渡行为。在近30年的时间里,特区管理线为维护深圳经济特区社会治安、减轻粤港边境一线管控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区成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进入深圳经济特区需要先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边境通行证”。
不过,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查验功能不断弱化。2003年,《深圳珠海一二线边防管理改革方案》出台。从此,办理边防证无需介绍信,在原住地公安机关和二线各检查站办证点均可办理。为简化入关手续,深圳甚至取消了边防证,内地居民只需持身份证即可入关。
事实上,早在1998年,“二线关”的命运就变得飘摇起来。当年,在深圳市“两会”上,就有代表和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的议案和提案,这也是最早关于“二线关”存废的争议。之后,有关撤销“二线关”的呼声就连绵不绝。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扩容,但二线关及检查站仍然得到保留。近几年,在深圳市“两会”和全国“两会”上,二线关设施拆除问题一再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的飞速发展,梅林关等“二线关”成为交通的瓶颈。不少深圳人常无奈地说:“英雄难过梅林关”、“我怕来不及(布吉)”,说的是梅林、布吉两处“二线关”的交通拥堵。随着梅林关检查岗亭的拆除,梅林关交通拥堵有望逐步改善。
信息首发:深圳二线关的由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