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提升”
阳春三月,深圳处处花红树绿,景色宜人。
深南大道香蜜湖段,中央隔离带变身花海,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绚丽的彩带蜿蜒伸展。“人在绿道走,车在花间行”,在这座繁华的都市成为常态。
深圳湾和华侨城湿地地处深圳中心区,成千上万只候鸟正在这里越冬。每年冬春季节,成群的候鸟与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和谐共处的画面,成为最美的风景。
深圳是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居全国大城市首位。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深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2017年深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PM2.5年均浓度,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等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提升”。
生态文明成为城市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深圳既是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又是空间小市、资源小市、环境容量小市。
作为率先发展、较早承受环境压力的城市之一,深圳市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充分认识生态资源是长远发展的基础资源、生态环境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生态质量是深圳质量的重要内容,创新性建立环境形势分析会制度,将其与经济形势分析会并重,逐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自2005年实施的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把全市接近一半的陆域面积列入生态空间加以保护;全市现有环保组织140多个,环保志愿者达2.2万人;绿色出行成为很多市民的自觉行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深圳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成为城市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深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鲜明提出“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坚持“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建立生态优先的决策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落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领域。
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提高产业“绿色含量”
2017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委宣布,除保留634辆非纯电动车作为应急运力外,全市专营公交车辆已全部实现纯电动化,深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特大型城市中,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的城市。
深圳把生态优先原则切实体现在经济发展中,确立生态资源有价、环境容量有限、使用环境有偿的产业引导政策,着力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转型和环境改善双赢。
在产业布局上,深圳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大力培育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加快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形成配套齐全、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以结构优化提高产业的“绿色含量”。2016年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3%左右,目前已有5个制造业创新中心、7个未来产业集聚区授(挂)牌。
与此同时,深圳还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推进节能减排。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实现公交车100%纯电动化,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出租车12518辆,纯电动化率达62.5%,预计2020年实现100%纯电动化。在全国率先对所有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绿色建筑标识面积达6655万平方米,规模居全国城市前列。
以严格的绿色考核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发展绩效评价不全面、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缺失等问题,深圳积极探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追责,推动环保实绩成为干部任免奖惩最大考核项,发挥绿色考核的重要导向和约束作用。
早在2007年深圳即出台《环境保护实绩考核试行办法》,启动对各区、市直相关部门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的环境保护实绩考核。2013年出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丰富考核内涵、拓展考核范围、创新考核手段。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每年对全市10个区、17个市直部门和12个重点企业生态环保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由市委常委会审定,纳入市管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考核内容。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全市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均保持在20%左右。在生态建设考核中,注重把干部考核与重点整治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出台相应工作方案,对黑臭水体治理、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工作等,开展了干部专项考核。
深圳将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列为全市七项“一票否决”考核之一,狠抓一把手工作落实,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有效促进了环境质量提升,被新华社称作“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考”。
除了在任期内要进行考核,领导干部离任还要接受“生态审计”。 深圳实施最严厉的生态环境责任追究机制,率先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审计试点,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自然资源资产数量、质量和价值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原因等,开展全面审查,有力促进各级干部转变发展观念。
信息首发:深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