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改革 新的跨越】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实现两个“百年”的征程中,越是接近目标的时刻,越需要更长远的关切,越需要更决绝的选择。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来自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的驱动力已尽显颓态,只有将创新融入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践中,才能让中国经济获得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临近年底,中国原创性基础研究捷报频传,首次摘得超级计算机应用领域最高奖;自主研发的混合磁体装置实现了40万高斯稳态磁场;“人造太阳”中国产核心部件率先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等等,中国在多个基础前沿领域开始引领世界科学方向,在多个战略性领域实现率先突破。
从量子卫星到大推力火箭,从超级计算机到超大口径射电望远镜,2016年,中国的原始创新正在开启全面提速模式。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薛澜: 在国际竞争的领域里面来讲,能不能够去跟上去,能不能跨越发展的瓶颈,那最后其实拼的还是创新,我们现在处在这样一个关键历史时期。
中国这个具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制造业第一大国,长于消化吸收,缺少自主原创,一直被认为仅仅是一块巨大的“创新海绵”。庞大的制造业身躯,缺乏强有力的自主创新神经系统。
如何从跟随、模仿到主动领跑?如何摆脱重大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如何才能为中国经济提供永续动能?
习近平(2016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
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将创新的基因注入到中国经济的转型中。2013年9月,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201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论断。同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十三五”规划中,创新首次独立成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赫然在列。《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进一步给出了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时间表,明确了双轮驱动的路线图。
习近平(2014年11月9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创新这一撬动中国动能转化的核心理念,正在成为一股巨大的变革之力。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快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地建设,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大幅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实施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专项,聚集优势资源向创新薄弱环节发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市场活力蓬勃而出。
这个正在指挥三颗卫星的遥感卫星指挥中心,属于我国首个民营卫星运营企业。市场空间的开放,使得企业在短短一年时间,凭借技术优势让中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产品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
人才是创新最宝贵的资源,如何最大程度释放人的潜能?四年来,多项激发创新人才的法规条例完成了“大修”,科研人员的奖励提升到科技成果转化总额50%以上。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次超过了美国,占到了全球总量的22.1%。
未来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一个个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开启基础科学新前沿;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导航,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品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一个个全新的技术,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催化剂”;华为、京东方、大疆,一个个领先全球的高技术企业,成为创新引领发展的“主力军”。
机制、体制的束缚正在被一点点破除,创新正在内化为中国经济的一种新气质。从加快重大前沿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到激发各类企业积极性;从创新生态营造,到激发人才潜能;从科技创新,到全面创新。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掀起一场撬动未来的创新革命,为发展更换全新的动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
信息首发:【新的改革 新的跨越】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