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财税政策作用 助力首都产业疏解
北京市第10期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 韩杰
过去几十年中,首都发展的路径主要是大而全的产业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和“大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当前,首都资源要素已不能支撑这样的发展模式,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将一些相对低端、低附加值、高消耗、重污染、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疏解出去,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但这一过程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涉及面广、难度大。在近两年疏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给予鼓励和引导,继续加力推进。本文仅从财税政策层面对产业疏解进行初步的研究思考。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市产业疏解重点聚焦在一般制造业和区域性批发市场两大类。疏解工作需要从控增量、调存量两个方面入手。控增量主要是明确准入条件,控制好新增产业,易于实施。疏存量是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需要政府进行系统的政策设计,给予支持。
政府在财税政策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协调服务等方面发挥好辅助性作用。坚持统筹谋划和分类实施相结合。市级层面在统筹研究疏解政策的同时,应结合各区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差异性政策。坚持顶层设计和上下联动相结合。采取疏解政策市级顶层设计、具体工作属地管理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各区积极性,市区联动形成合力。坚持产业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结合,实现产业疏解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双赢。坚持有序疏解与后续合理利用相结合。加强疏解后腾退空间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重点用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增加公共服务设施,让城市更加和谐宜居。
在疏解过程中,疏解企业主要面临疏解中的人员补偿、安置、培训等支出,土地增值税等税收成本,调整转型的设备、技术等相关投入,承接地的发展环境是否成熟等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疏解工作的顺利推进。
政府应加强政策创新,多层次、多环节、多角度研究政策的发力点和调控方式,对疏解工作形成有效推动力。应加强资金政策引导,探索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完善各级政府间财政体制,形成疏解合力;创新土地收益分配政策,增强财力统筹能力;完善税收政策,提高疏解的积极性;完善对接平台,提升承接地的吸引力;研究疏解差异性收费政策,提高疏解产业经营成本。
信息首发:发挥财税政策作用 助力首都产业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