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财税“店小二”港区创新方式助力企业成长
深企财税讯:今年初以来,在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增大的形势下,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资金成本持续走高,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嘉兴港区财政地税分局着力发挥保障、支撑、引导职能,当好财税“店小二”,了解企业需求,扶持企业成长。
给税收工作做“体检”
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找工作短板
日前,港区财政地税分局对税收工作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以了解纳税人的诉求,掌握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总体评价,从而提升税收工作水平。
上周五,记者去采访时,港区财政地税分局副局长倪珺祥刚从一家企业走访回来。他告诉记者,依据去年缴纳地税税款及重点关注企业,他们今年确定了300家企业、30户个体工商户为走访对象,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了不同的走访形式,对熟悉的纳税人采取电话拜访的形式,对不太熟悉的纳税人实地走访,对行业协会和“二代表一委员”所在的企业通过会议方式,对小微企业通过培训等方式进行有重点回访。
“我们希望这次满意度调查不是走形式,而是可以真正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实现精准服务,要达成这一目的,有效沟通是关键。”截至6月24日,港区财政地税分局通过实地走访、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完成了对259家企业和30户个体工商户的走访,并辐射到港区行业协会成员单位和168家代理记账单位。
通过走访等活动有的放矢找短板也是这次满意度调查的最终目的。 “我们对受过稽查、未能享受税收优惠等企业进行重点关注,走访中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纳税人关心的突出问题。”倪珺祥告诉记者,在实地走访和开座谈会时,纳税人非常诚恳地提出了一些地税部门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原来办税大厅中午虽有值班人员,但是只能解决面上的问题,涉及后台的工作必须等到下午上班时间解决,给部分企业带来不便。了解到纳税人诉求后,该局立刻增设了后台中午值班人员,可以实现所有业务统办,方便了外地来办理业务的纳税人。
港区财政地税分局接下去会将纳税服务需求调查工作开展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充分利用港区有关部门涉企会议、国税分局营改增培训会议及个体工商户国地税联合征管小组日常管理等,把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结合进去。
产业基金相继落地
市场化运作,放大财政资金杠杆效应
为助推企业在关键时期实现转型升级,港区财政地税分局还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产业基金落户港区,通过市场化运作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放大。今年3月17日,嘉兴港区和蓝源投资集团合作的嘉兴港区产业发展母基金项目正式签约。该基金项目成立总规模30亿元,首期2.5亿元,致力于打造港区“产业经营+金融投资”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建立产业与资本互动平台,以资本手段与资本驱动实现港区产业深度整合和企业外延式发展。
传统模式下的专项资金由政府直接参与项目选择,企业通过逐级申报审批获得支持,随着产业基金落地,港区财政资金由直接补贴企业变为直接或者参股成立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再对企业进行直接股权投资。
嘉兴港区财政地税分局预算科主任科员徐建忠告诉记者,以前大部分的专项资金独立操作,资金投向不尽合理,目标不明确,不能很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现在合并财政专项资金,成立政府产业基金,并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现了财政资金的集拢和沉淀,放大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为此,港区还出台了《嘉兴港区政府产业基金管理办法》,规定产业基金投资项目所投领域应该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有一定的人才、技术、项目储备,对于产业转型升级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重点投向的产业和重要领域包括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七大省、市鼓励发展的产业和农业农村发展;以保税物流、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现代港口产业等为主题的“四新经济”和教育发展;港区现有特色产业的提升改造和转型发展。
除了发展产业基金外,港区财政还积极发挥财税杠杆作用,不断向企业输送“真金白银”。截至5月底,今年港区财政已向150多家企业补助共1000多万元,预计全年将兑现补助4000万元以上,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信息首发:当好财税“店小二”港区创新方式助力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