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缩小收入差距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上月关于“今后五年十年,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非常大”的言论引发热议。以前也有过不少学者预警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此番由财政部长口中而出,关注度更高。
中等收入陷阱的确是横在中国眼前的坎儿,如何跨越过去,而不是像拉美国家,几十年陷在停滞的泥潭里出不来?应对之策很多,楼继伟提及的就包括农业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看来,关键是缩小收入差距,减少收入不公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处于中等收入水平。要跨越世界银行所定的12000美元的标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也许只需要5年、8年,也许二三十年都达不到。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是陷入传说中的中等收入陷阱了。
一个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突出。以拉美国家为例,这些国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直到今天还爬不出来。这些国家无一例外的,基尼系数远远超出0.4的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悬殊。巴西上世纪90年代初的基尼系数达到0.6,此后都在0.5以上的水平。
当收入差距悬殊,并且叠加收入不公的状况时,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不足,大部分处于低收入阶层。这样,这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就形成了上面尖下面宽的“金字塔形”,而不是两头尖中间宽的“橄榄形”,而后者,才是一个相对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所应该有的收入分配格局。
金字塔形收入分配格局直接导致的是社会总消费不足。塔尖的人们虽然有钱,但是消费是有限的;塔底的人们虽然有很大的消费需求,但钱包不够充实,其消费需求受到很大的遏制。内需萎靡不振,外需再难以依赖,其经济增长必然缺乏动力,长期来看,陷入停滞难以避免。巴西从1980年到200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4%。
反观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9,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而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等多位学者的估算,中国基尼系数应在0.5,已经接近拉美国家的水平。
从收入不公情况看,根据王小鲁的研究,2011年全国居民灰色收入规模在6.2万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2%。尽管对灰色收入的具体规模,学界仍有争议,但是巨额灰色收入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灰色收入的存在,扭曲了收入分配格局,加剧了收入差距,是中国在力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收入分配现状已经深刻影响了内需状况。总体来看,中国的内需实际增长幅度仍不乐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5月4日公开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要稳增长,关键靠内需。
信息首发: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缩小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