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的艰难城市扩张之路(3)
决定此时大扩张也与饿了么的 高校战略 有关 9月正好是新生入学季,深耕学生市场的饿了么要在新一轮的开学季中开始抢新大战。饿了么是一个曾经依托于上海交大建立起来的学生外卖网站,因此对学校的推广颇有心得。
孙银在兰州宁夏的扩张策略正是典型的饿了么式路线。刚到一个城市的时候,城市经理会提前在地图上标好有哪些学校,重点是学校附近的餐厅数量,比如说一个学校有5万人,但周围送餐的餐厅只有一家,就不适合外卖;如果学校有1万人,周围送餐的餐厅有50家,这个区域就能够做起来 。
划定区域以后,她开始一家家谈合作,如果餐厅不能自己配送外卖,则无法合作。做好了市场调研,孙银会对要拓展的社区标出优先级,如果人手多,则可以多个区同时拓展。
相比于学校,白领区较为分散。 上地软件园有100多家餐厅,我们平时都要骑着电动车去谈合作;兰州高校的餐厅相对集中,这样进入一个新区域更便于我们这边开展工作。 孙银说道。
像孙银这样的城市经理也有权限根据当地的状况实现补贴策略。陈强对销售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营业额、新用户和新用户获取成本。只要城市经理的新用户获取成本低于陈强的目标值,则并不会干预地方性的补贴策略。如今,在线支付也加入了城市经理的考核当中。
康嘉透露,外卖早年的单个用户获取成本曾低至1元钱,如今已经上涨到了20~30元。最可怕的是,这轮扩张进行在市场竞争最猛烈的时刻,饿了么曾经赚钱的商业模式正在被重构。
最艰难的生意
饿了么开始于张旭豪大学宿舍的一根电话线。一部电话和十几个学生兼职外卖员,校园里的外卖配送就这样开始了。
那时,张旭豪与学校周边的餐厅谈合作,每单从餐厅抽取15%的提成;成本主要是向学生印发的宣传册,也同时会在印上附近商家的广告以赚取广告费用,上万元的印刷费和兼职学生工资就从这些收入中打平。
由于电话订餐的低效率,张旭豪开始将这个模式拓展到网上,饿了么网站应运而生,真正规模化则是Napos系统的研发。 汉唐 是饿了么在交大最早合作的餐厅,这家餐厅的老板参加了赢在中国后,认为饿了么的模式很有意思,于是把自己的餐饮店卖掉加入了这个年轻的队伍。正是他的加入让张旭豪对餐饮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把很多对餐厅的需求整合到软件上去,最后形成了饿了么独家研发的 Napos系统 。
一家生存下来的餐厅,七分靠管理,三分靠口味,因此Napos也会帮餐厅分析出哪些菜好卖,以便能不断更好地卖菜。 张旭豪称。一位桂林米粉老板在朋友圈发了一个详细的图表,外卖系统的数据分析显示,外卖业务可以帮他卖出更加高毛利的产品。
信息首发:“饿了么”的艰难城市扩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