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超级稻减产大面积绝收 被下“逐客令”(4)
近年来,不断有国人在日本抢购大米,除价格等因素外,包括口感在内的米质,同样是消费者考量的重要因素。
超级稻这一提法最早起源于日本,当时日本称之为 水稻超高产育种 。中国随后发展超级稻,有国际竞争的意味。
然而,日本农林水产省研究员Hiroshi Nakano博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81年日本发展超级稻是为了 feeding animals (喂牲口),即开发有高产能力的 饲料稻 。因此才会 重量不重质 。2013年,日本超级稻的产量为11万吨,全部用于动物饲料。
然而中国在发展超级稻应对粮食安全时,并没有提及这一至关重要的差异。
早在2001年,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就有多位研究员联合撰写《高产还是优质? 浅谈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攻目标》一文,质疑超级稻的主攻目标忽视 优质 的问题。
几经辗转,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到了其中一位主要作者。数年间,该专家一直致力于培育米质优良的稻种。 在我的印象中,从1996年超级稻项目启动以来,国家财政没有给优质稻提供过研究经费 。该专家透露,即便是当初撰写质疑超级稻的文章,也曾被多家杂志社拒绝发表,认为挑战权威,不合时宜。
一号文件 要求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1996年,农业部启动了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 ,由袁隆平牵总头,国内数十家科研机构联合协作,旨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然而在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的19年间,并未使中国稻谷总产量显著提升,甚至曾出现显著滑落。
2004年,包括 两优0293 在内的超级稻二期品种实验成功,超级稻亩产突破800公斤大关。与此同时,我国稻谷总产量已经下滑至17000万吨左右,直到2011年才重新回到20000万吨,达到1997年的水平。以单产论,1995年水稻平均亩产402公斤,2013年为447.8公斤,年均增幅仅为0.6%。
到2012年,稻谷的 全国最大粮食作物 头衔,已经被玉米取代。
超级稻公布的理论数字与实际收成之间巨大的差异,也是业界诟病超级稻的焦点。
对此,广西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作物学会水稻分会理事邓国富指出,超级稻的高产数字是由科研人员将优良的品种栽种到优良的田块中,运用优良的方法培育,使其在优良的生态中生长而来,即 良田、良种、良态、良法 配套,缺一不可。
实际上,中国约有70%的中低产田,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占40%以上,加之农民无法拥有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实际种植中根本种不出这样高的产量。
超级稻要想获得超高产量,还需要大量化肥助力。
信息首发:袁隆平超级稻减产大面积绝收 被下“逐客令”
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