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全球组网进度领先“伽利略” 原子钟落后美国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3日向媒体透露,目前中国正全面推进北斗卫星全球系统建设的技术攻关,明年将发射多颗试验卫星,对一些技术进行必要的在轨验证。明年年底之后,我国将推动全球系统的组网建设。未来的北斗系统性能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到2倍。针对北斗系统的全球组网计划,一名中国专家4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北斗的区域组网只要14颗卫星,而全球组网需要35颗星,完成组网还需要过四道关。
三步走 的最后一步
作为中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 三步走 的战略发展。第一步从2000年到2003年,中国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12年前形成中国及周边地区的覆盖能力。第三步,于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目前,北斗系统已经完成第二步,开始向第三个目标迈进。
今年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期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曾透露,中国将于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以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冉承其说,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目标,北斗系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信号体制、研发高性能星载原子钟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全球的 第三步 建设全面启动。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航天专家4日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目前北斗的区域组网只要14颗卫星就可以了,而全球组网需要35颗星,其中5颗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0颗是中地球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种轨道并存可以进一步提高卫星覆盖面,35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可提升定位精度,而5颗处于地球静止轨道的卫星未来不仅可以导航、定位、授时,还能发送短报文。
全球布网难在哪?
这名专家认为,建设北斗全球系统主要需要突破四大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提升星载原子钟的授时精度,这是导航定位卫星最核心的器件,决定着卫星的定位精度。他表示,美国的原子钟现在是300万年误差一秒,在这方面中国还有不小的差距,想要构建全球定位系统还需加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原子钟的精度不仅可以提高定位精度,还能应用在电力、银行、通讯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所以有人说 20世纪是原子核的时代,21世纪是原子钟的时代 ,在信息时代,80%的信息都和导航定位有关,而定位能力的高下又和原子钟精度直接挂钩。
第二要继续提升导航卫星的使用寿命,目前 东方红3号 卫星的设计寿命是8年,如果能延长到10年甚至15年,就不用总是发射补网卫星,经济效益也将大大提高。
第三要不断强化一箭多星的发射技术,这样既比较经济,还能提高布网效率。
第四,要将北斗打造成国际化的定位系统,就要求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比如可在同一终端上接收北斗、GPS和 格洛纳斯 的信号。这样既能提高定位精度、还增加了备份,不过这种模式对于技术兼容性提出了很高要求,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大量国际合作的问题。目前,中国与泰国、俄罗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未来要建全球系统,还将涉及在更多地区建地面站等问题。
这名专家强调,导航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最关键的三大技术之一,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而且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GPS系统的总投入大约是300亿美元,但粗略估算,每年和它相关的效益达600亿美元。有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北斗的建设、使用成本都比GPS便宜,到2020年或达4000亿元产值。
中国与欧盟争 全球第三
正是因为看到导航系统的巨大潜力。近些年,很多国家都在研制发展本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其中主要包括六大系统,印度、日本是在建区域系统。印度10月刚刚成功发射第三颗导航卫星,日本也在发展本国的天顶卫星导航系统。到目前为止,正在或者已经完成全球组网的只有四家。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完成组网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俄罗斯的 格洛纳斯 系统紧随其后,虽然中间过程磕磕绊绊,去年一箭三星发射过程中还曾发生爆炸,损失惨重,但目前也基本具备全球导航能力。欧洲 伽利略 系统提出很早,但由于欧洲各国内部争论很大,目前组网进度反而不如中国北斗。
当然,从进度上争取全球第三的同时,中国也在努力发挥技术水平上的后发优势。目前,北斗系统在部分地区的定位精度已小于10米,这一点优于俄罗斯的 格洛纳斯 系统。根据计划,实现第三步目标后,北斗导航系统的服务将由区域拓展到全球,设计性能优于 格洛纳斯 ,与第三代GPS系统性能相当。
信息首发:斗全球组网进度领先“伽利略” 原子钟落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