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登革热病例昨日新增1826例 连续11天过千
广东登革热疫情日益严峻。10月8日,全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1826例,创下今年广东日新增登革热病例数的最高纪录;自9月28日开始,广东已连续11天感染病例数过千例。
截至10月9日零时,今年全省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6270例。其中,广州22378例、佛山2243例、中山374例、江门322例、珠海211例、东莞132例、深圳121例、肇庆117例、阳江99例、湛江81例、清远65例、汕头46例、茂名27例、潮州14例、揭阳13例、河源7例、惠州6例、汕尾5例、云浮5例、韶关4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
记者梳理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发现从9月22日到10月8日,日新增登革热病例数最高的为10月8日的1826例,其次为9月30日的1794例,10月6日的1661例排第三。
10月8日,广州新增病例数为1618例,有4个区感染病例数超过200例,包括白云、海珠、越秀、荔湾。其中,白云区的新增病例数高达506例。
另据新华社报道,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10月8日,全国报告登革热病例27219例,死亡6人。目前,输入性病例仍然是我国登革热的主要原因。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李德新研究员表示,蚊子的活动和温度密切相关,登革热的媒介是伊蚊,温度低了以后蚊子活动减少,也不容易传染疾病了,但是南方今年气温偏高,雨水较多,蚊虫滋生也多,导致爆发了这次较大的疫情。目前国家卫计委和国家疾控中心各个部门都在以广东为重点进行登革热的防控工作,疫情可能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中山大学科学家正研究:让蚊子不育!
已在广州市选择3个野外试验点并取得初步成效
疟疾、登革热等许多疾病都是蚊媒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国际上一些科研人员正在开发新技术让蚊虫不育,来消灭或控制蚊虫数量,从而达到疫病防控的目的。
记者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昆虫防治处了解到,正在该机构访问的密歇根州立大学和中山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向蚊子体内注入一种细菌,成功让蚊子不育。
奚志勇团队将一种沃尔巴克氏菌注入蚊子体内,并建立稳定的携带新型沃尔巴克氏体的蚊株。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自然界的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不能发育,无法繁育下一代。因此,通过大量释放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与外界雌蚊交配,就能使蚊子种群数量明显下降甚至在局部地区被消除,而雄虫本身不会传播疾病。
研究人员发现,雌蚊感染了沃尔巴克氏菌后,登革热病毒就无法在其体内发展和传播。沃尔巴克氏菌就如同 疫苗 一样阻隔了病毒,使得这些蚊子无法把登革热病毒传染给人类。
据介绍,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广州市选择了3个野外试验点,取得初步成效,有力帮助当地防控登革热。
信息首发:广东登革热病例昨日新增1826例 连续11天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