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时谈南方科技大学这5年:对高教改革的惨胜
人物杂志讯 有同行说,朱清时是那种表面热闹实则没人真正关心的人。潜台词是指这个人不抓眼球,杂志做他卖不动。这确实很有可能,单从利益上说,我们没有理由请朱清时先生登上封面,可我们还是做了,因为这样做是对的 他的身上含有真正重大严肃的公共议题:高等教育改革。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听过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这句名言的人很多,在现实中知道如何去实现的人寥寥无几,朱清时是其中之一。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做到了名言的一部分,但是当他打算在一手草创的南方科技大学做到更多时,却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他曾经提出,将南科大建成一所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去行政化的大学,他的5年任期最后证明了,这些不过归于空幻的梦想。
有点宿命的是,朱清时的名字出自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说的不是安闲,是郁郁不甘。现在,这位中国最具声望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改革者即将卸任,其功过将被载入历史。我们愿为这段历史写下初稿,并期待他的精神同道与后来人。
1.我就是要为中国高教改革做一场实验
受聘南科大之前,朱清时曾找到深圳市政府,说自己没那么多时间,要求对市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参会自由,不受约束。但与此同时,他对崇高话语并不抵制,喜欢用责任感、使命感一类的宏大词汇解释受聘南科大的动因。在采访中,他向《人物》记者重复了曾反复出现在媒体标题栏的说法,我就是要为中国高教改革做一场实验。
一些熟悉朱清时的采访对象倾向于将其退休后再任校长的原因归结为某种壮志未酬。朱清时曾经的秘书回忆,朱在中科大时期就流露出南科大改革措施的很多倾向,比如学习哈佛等名校的“书院”制度,让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解答问题。这在中科大受到一些老派作风教授的反对,未能建立,如今朱清时将其移植到了南科大。
现在才是他的真实思想,建南科大就是他的意思,他早就想自己办一个学校了 。这位秘书对《人物》记者说。中科大化学物理系教授杨金龙从1997年起就在朱清时的实验室工作,曾长期担任朱清时的助手,他感到,到南科大做,我想(他)还是想挑战一些事情……他就觉得在科大有的事情他做得不是特别,体制内嘛,他动不了的东西嘛,他就想挑战一下。他如果都觉得自己100%都把握了,他可能就没太大兴趣了。
《人物》记者接触的大部分中科大老师都认为,两所科大有诸多相似之处。杨金龙举了一个例子:南科大的火炬形状的校徽 朱清时说它意味着南科大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的使命 跟中科大没有采用的某一版校徽设计非常接近。
信息首发:朱清时谈南方科技大学这5年:对高教改革的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