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虚假降价是要谁好看
今年7月,捷豹路虎、奔驰、奥迪等进口汽车企业,陆续宣布将对旗下部分整车产品和配件进行不同程度地降价。然而记者在暗访后发现,整车价格并没有任何变化,一方面是4S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4S店是赔钱卖车,仅靠售后维修赚钱;另一方面消费者维修保养贵,投诉无门更遭车企官方恶毒辱骂。
以为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是一把利剑,不成想还是被 虚假降价 这招绕指柔给凌厉地忽悠了。七八月份的中国豪车市场精彩纷呈,三天两头抛出降价利好的重磅烟雾弹,不管是新车价格、抑或原产备件,几乎无一幸免。被发改委 请喝茶 的豪华车品牌貌似纷纷从良,担心下一张天价罚单会落到自己头上。反垄断调查 三年磨一剑 ,消费者天真地以为此番动静之下,市场价格自当乖巧起来。遗憾的是,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个共识越发清晰:进口汽车在国内售价较高,除了运费、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费问题,最关键的还在于汽车进口制度,使得厂家把握了定价大权。企业逐利的结果,就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价格垄断上风生水起。数据显示,奔驰C级零整比高达1273%,相当于一辆奔驰车零部件能购买12辆整车。这种典型的纵向价格垄断,已经成了进口车价格畸高公开的秘密。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8月上旬表示,在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调查后,将根据违法的情况依法作出处理。其中,已经完成对日本12家企业实施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案的调查工作,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重罚之下,必有良序。而今看来,这个想法确实太过幼稚。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汽车及配件的反垄断调查对豪车的销售并无影响,一些降价后的车型即使加上各种税费,其价格依然是海外售价的数倍,暴利现象并未消失。 第十三届北部湾汽车展上,奔驰品牌销售人员说。奔驰不久前刚宣布,从9月1日起,主动调整部分维修配件的价格,回应国家发改委对国内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结果呢,央视暗访显示, 是这么说,但是谁也不确定。没有接到任何官方通知。 可见,大张旗鼓的降价口号,却在操作中成了 逗你玩 ,甚至个别企业面对消费者投诉,以 煞笔 二字恶劣回复,嚣张姿态不言而喻。
当然,说好了降价而拒绝降价,这就不是道德问题那么简单。虚假降价是悖逆契约的行为,总要承担法律责任。而这一课,也让消费者再次体悟了一个基本道理:反垄断只是事后责罚,并不能真正吓唬住暴利之心,良好的市场秩序,才是价格公平的根本。对于国内汽车销售来说,去品牌和总经销商模式的探索,显然比罚单更靠谱。好在7月31日,工商总局发布《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称,将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
于此而言,不妨步子走得更彻底一些,借鉴欧美发达汽车市场的治理经验,以革故鼎新的姿态重构汽车市场秩序:譬如欧盟采用 开放汽车销售形式 ,他们重新制定适应新行业环境的模式,将销售和维修完全分开,并且改革汽车销售办法,允许经销商多品牌授权经营;美国借助协会,培育经销商力量,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从1917年成立之初就一直为争取经销商与整车厂商之间的平等关系而努力。眼下,反垄断的罚单还要再严肃一些,用脚投票的消费者也要长长记性。毕竟,垄断车企的傲慢也是大环境惯出来的!
信息首发:车企虚假降价是要谁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