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共文化服务 进入“零门槛”时代
今年开始,关山月美术馆里经常能看到美术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一幅幅真迹画作前驻足讲解,将美术课从教室搬到了美术馆。这是关山月美术馆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馆校长期合作机制,和市教科院、学校等进行深度合作,实施互联计划,促进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个举措。
今年开始,关山月美术馆里经常能看到美术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一幅幅真迹画作前驻足讲解,将美术课从教室搬到了美术馆。这是关山月美术馆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馆校长期合作机制,和市教科院、学校等进行深度合作,实施互联计划,促进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一个举措。
艺术殿堂 变身亲民 生活体验馆
近年来,关山月美术馆积极创建 文化义工 、 第二课堂 、 四方沙龙 、 美术馆之友 等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项目。如今,这些项目都已成为美术馆的品牌活动,吸引了一批固定听众,获得文化部的表彰和资助。此外,美术馆每年策划10多次展览讲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让市民零距离接触艺术。
要吸引市民,除了品牌活动和免费展览外,便利舒适的硬件也必不可少。关山月美术馆在两次改造中,充分利用原有空间,增加无障碍通道、哺乳间等公共设施,以及书店、咖啡馆等文化休闲场所,将 艺术殿堂 变为亲民的 生活体验馆 ,让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艺术的熏陶。
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告诉记者,美术馆很多项目是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展起来的,除了 文化义工 等固定项目外, 全球通艺术鉴赏季 、 时代印象·中国时装艺术展 、 吴冠中作品展 等一系列展出都是通过链接社会资源成形的。
在美术馆展览和场馆管理方面,关山月美术馆探索了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大部分基础服务比如布展、设计、物业管理、场馆管理、书店和咖啡厅的管理均通过社会招标,委托专业公司操作,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益,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便利性均等性
关山月美术馆只是全市近1200个公共文化场馆改革创新的缩影。
近年来,深圳不断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便利性、基本性和均等性上下功夫,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全市每年举办各类公益文化活动上万场次、放映公益电影超过15000场次,受惠群众达1000多万人次。
早在2007年3月,深圳便在全国率先推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等市属公益性文化场馆的全面免费开放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正式进入 零门槛 时代。同时,全市加快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一个总数近1200个、总面积超过99万平方米、遍布全市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形成。此外,在服务内容上,深圳策划实施周末、流行和高雅艺术三大系列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流动电影、 文博会艺术节 、 美丽星期天 等一批公益文化品牌活动和节庆活动,深受市民好评。
在各类文化活动中,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深圳已拥有文化志愿者16900名,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生力军。近两年,市文体旅游局每年通过公开招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高达300万元,通过这种特殊的文化 资助 ,为全市广大民间艺术团的创作与发展注入无限活力。
信息首发:深圳公共文化服务 进入“零门槛”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