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引发市民大讨论:挺身而出扶起公德与责任
扶不扶 讨论周末在鹏城持续升温。在化解 扶不扶之惑 大讨论中,不少网友和热心市民建言献策表达观点,深入分析扶与不扶背后的社会伦理、社会道德,更多人进一步倡议挺身而出,勇敢扶起良知、公德与责任。
正能量传递应永远大于负能量输送
扶或不扶,考题摆在现实的桌面上,道德就在眼前呼唤着你…… 市民吴春丽在参与讨论的邮件中以这样几句话开头,她表示,多天来她十分关注大讨论,这也是一个重新学习 礼 的高度与延伸的机会。
吴春丽说: 在开展 扶不扶之惑大讨论时,通过相互的学习,在彼此的观点中,在综合各方各路说法的同时,形成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学习氛围,我领悟到一个能让心态复苏的关键句:正能量的传递永远大于负能量的输送。
我们不能因为负面事件的影响而带来消极情绪,从而将我们本来天生就有的积极的正面的能量给收藏起来,我们生活在这座有着 丛飞精神的城市里,没理由对 扶或不扶还产生质疑。 吴春丽相信,通过讨论+学习+总结=全民素养的大提升,也通过对来自民间的各路观点的积极参与、响应,通过反省+纠正+传递+正能量=重启阳光心态。
如果我遇到类似马师傅的事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帮助她。 深圳巴士集团公共汽车分公司南头车队的付涓表示: 别说是从我车上下车的乘客,就算是遇到跟你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摔倒,我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每一次帮助别人以后,我会特别有成就感。
扶 是毋庸置疑的答案
昨天,热心市民邹志强也发来邮件表示赞同这样一个观点: 扶不扶 根本就不应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扶危济困见义勇为,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最宝贵的人性 , 扶 是毋庸置疑的答案。
事实上深圳市很多年前就开展了 全民急救知识普及工作,2007年就已经达到中国红十字总会提出的普及率1%基本目标,而且医务人员、警察、消防员、司机、地铁工作人员等是首要普及人群。 邹志强认为,让更多人充分知晓、了解 怎么扶 应是化解 扶不扶之惑 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遇到需要救助的时刻,我们应该敢于并能够运用施救措施。
俗话说,救人如救火。见人跌倒不帮不扶不救怎么说都说不过去,有点让人心寒。 市民黄观生认为,无论出于什么考虑,帮人扶人救人,危难之处显身手一直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公理,也是公民对责任与素养的最好诠释。见人危难就 跑、躲、避、离、走 ,与当今着力建设文明社会是不相符的。
黄观生认为,抛开现实诸多可以成为不扶的理由,是否从心里想扶、愿意扶的态度问题很重要。 人的本义与大义不能少,现在一些人的心 倒了,应当把其扶起来!现在一些人的心态有点儿 歪了,也应当把其扶正起来!如果有一天,人人都以仁心爱心帮人扶人救人,别人也以同样的心和行动回报自己,人活着该有多美好! 他感慨道。
信息首发:“扶不扶”引发市民大讨论:挺身而出扶起公德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