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保障房或调低开工指标 缺240亿资金(3)
焦点回应
1
周边配套不完善如何解决?住建局:市府办公厅督办协调
市人大代表王富海提出,现在有一些申请人提出保障房周边配套不太完善。政府将如何解决?
市规国委答复,深圳土地资源非常匮乏,保障房大部分选址在原特区外。实际上,商品房、产业住房也在往原特区外转移。部分保障房配套不完善,是长期以来原特区内外在公共配套上发展不均衡,下一步将提高规划科学性,同时协调相关部门不断完善配套。
市住建局局长李廷忠表示,经过对拟竣工的48个项目梳理,发现28个项目目前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配套不齐全,这跟早前保开工有关。市长许勤已要求对这28个项目存在的各类问题,汇总到市政府办公厅,由办公厅督办协调,尽快将配套完善。
2
位置偏无人认购怎么办?吕锐锋:希望通过保障房分流人口
市人大代表陈泰泉提出,一些保障房远离市区,比如观澜茗语华苑项目,出现了供非所需。如何调整区域布局的平衡?
吕锐锋表示,在建保障房项目确实有些地方比较偏远,出现了供大与求,但情况不算太严重,少数项目认购不热烈是允许的。目前来看,光明新区没有问题;宝安西乡一带,人口比较密集也不会有问题。“我判断有问题的可能是在坪山,因为坪山的保障对象并不多,但是建设上相对充裕。”吕锐锋表示,对位于坪山的项目可能会和土地整备、拆迁安置做一个统筹。同时,用更多的保障房为落地的产业、人才和生活配套做对接,让保障房得以消化。而且从战略考虑来讲,如果新区保障房比较充裕,有可能会将密集地区的人口转移过去,这样也有利于深圳的平衡发展。对于可能出现的保障房大量空置的极端现象,吕锐锋则表示考虑跟养老设施做对接。
3
人才住房未完全解决?市政府:探索实用型人才住房解决机制
在人才保障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深圳已累计发放住房补贴3.2亿元,惠及4.3万名人才;累计为人才家庭提供保障房2.5万套,覆盖9万人。不过,市政府仍坦承,部分人才住房保障问题尚未解决。一是2010年以前由于政策标准不一,有关部门和区政府为引进人才,在住房等方面作出的承诺无法与现行人才政策对接,产生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例如通过绿色通道引进的教师、医生等群体的住房问题。二是目前人才认定标准偏向于科研型人才,而工作在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例如临床医生、一线教师等,难以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工作时间5-20年、年龄在28-50岁之间的骨干人才,因受年龄限制,与现行人才安居政策难以衔接。
市政府表示,将以卫生、教育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根据行业特点探索制订“实用型”人才认定标准,对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只要符合条件,尽可能解决住房问题。同时,对2010年以前以住房等各种承诺引进的各类人才,目前尚未兑现的,引导其通过租住公租房、领取住房货币补贴、申请安居型商品房等渠道予以解决。
4
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理?市住建局:下半年专供3000套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深圳已累计供应各类保障房4万套。其中,户籍低保家庭连续多年实现应保尽保,9833户户籍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获配经适房。不过,也有代表提出,诸如单亲家庭、基建工程兵等群体的历史遗留问题仍未解决。
市住建局局长李廷忠表示,对这些遗留问题,在下半年除正常分配外,将拿出3000套房源专项解决。对2009年以前的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已经列入名册的家庭,在10月底解决经济适用房;对涉军群体比如越战老兵和基建工程兵,在10月底解决公租房或经适房;对单身和单亲群体,也将在龙悦居予以解决;对2007、2009年其他社会住房困难群体,当时只符合公租房申请条件,但现在符合购买经适房条件的,也在龙悦居解决。
信息首发:深圳保障房或调低开工指标 缺240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