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7家虚拟运营商被监管部门约谈
监管:7家虚拟运营商被监管部门约谈
电信诈骗案频发也反映出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在安全防范方面仍有机可乘。有警方微博指出,人民银行、工信部近年来一直强调落实发卡实名制,由于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和电信运营商并未严格执行这一要求。另外,电信诈骗反映的电信运营商和银行安全管理漏洞长期存在,一直没有得到改善。
最近,工信部官方微博表示,近期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170号段垃圾短信问题,约谈了远特通信、贵州朗玛、北京国美、深圳(www.szxxg.com)爱施德、天音通信、苏宁云商、分享通信7家虚拟运营商。工信部向这些虚拟运营商强调法律法规要求,并督促相关企业切实落实责任,采取务实措施,加强垃圾短信治理。
对此,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表示,目前有一些170号段存在诈骗违法行为,导致用户投诉率高,这对170品牌产生负面效应。记者还了解到,广州某些6字头固话(中国铁通)也屡屡被骚扰电话或诈骗电话所使用。
如何解决
1.技术对抗,网友举报,联动警方。
根据各大安全企业的成功经验看,一方面,企业后台及时发现网络犯罪的线索,并将线索移交警方。比如建立起伪基站打击平台,犯罪分子在通过伪基站给周围的用户发木马短信的时候,相关企业就能监测得到,及时协助警方精确打击手机木马的伪基站违法犯罪。另一方面是通过网友举报。
2.加强产品识别和风险拦截。
科技企业要加强风险预警和拦截能力,对手机木马病毒进行拦截,对风险支付进行控制。比如在今年8月25日,深圳(www.szxxg.com)吴小姐由于泄露个人信息导致银行卡被盗刷3万元。相关企业获悉后立即响应,利用风控自定预案机制成功拦截被骗资金,整个过程前后花费不足30分钟。
3.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建立安全生态链。
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成立相关组织,喜迎更多行业伙伴加入,发挥各家公司的优势,共同建立起跨平台、跨行业的联动打击机制。
案例剖析
事件:银行卡两天内被转走一万多元
广州日报讯 (记者李婧暄)昨日,一名网友向本报记者投诉称,其亲戚陈先生(化名)在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某国有银行张湾支行开办了一张银行卡,由于不懂过多的银行业务,因此陈先生表示,除了每月2元的短信提醒,其他业务一切都没有要求开通。
奇怪的是,9月2日~3日短短两天时间,卡里莫名被转走1万多元,且全部都是以500元的消费方式转到一家公司。“但奇怪的是,在这期间没有任何短信提醒!”该网友说。
陈先生就此事与银行交涉,银行方面给出的解答就是让陈先生去移动公司查,要么短信被犯罪分子拦截了,要么就是短信发了,陈先生没收到。
“我们找银行问为什么没有提醒,银行的解释是:他能把卡号和密码啥的给你盗去,他当然可以在网上把手机号码给你改了。”该网友表示,如此一来,银行以此为由推卸责任。
据了解,目前当事人已经就此事进行报警。
疑问:钱都被转到一家公司能追回吗?
记者根据账单看到,当事人卡内有一二十笔交易。每次都以500元的金额通过同一个端口被划走到同一家公司。陈先生表示,他的卡从未离身,密码也只有家人知道。
这种资金有去向的是否有途径追回?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时候,对方使用的都是境外的不明账户,很难对其进行追究。
专家:手机中毒 短信验证码或遭拦截
该网友表示,其亲戚曾收到一条短信,没有网址,都是数字,“他打开看了一下……其他没有什么异常……从来没有登录什么网址。”相关专家认为,一般来说,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让持卡人点击了网址,就会容易感染手机病毒,从而导致短信验证码遭到拦截。“这种病毒其实并不难制作,但是有的病毒是所有的短信都拦截,有的病毒是只拦截带有‘验证码’字眼的短信。”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说。
而对于网友所说的短信中是纯数字,李铁军认为,这种情况并不会导致出现中毒的情况。“如果手机中毒,一定是要下载并且安装才可以,因此原因很难鉴别。”为了防止手机中毒,别通过短信链接去下载软件。“若已发现中毒的,立刻拔出SIM卡,装在正常手机上,同时,对原来的手机进行杀毒处理。”
信息首发:买机票当心把“自己”卖了 运营商被指管理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