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逾70万学生利益
记者观察
关系逾70万学生利益
岂能一拖再拖?
校讯通事件存在已久,近期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来在于学生家长冒着孩子可能被 人肉 的危险,书写 万言书 多部门投诉。二来,在于市市场监管局罗湖分局的重视和持续的追踪调查取证。三来,在于媒体的持续追踪报道。
家长没有选择权、被动自愿接受,学校牵线搭桥从中收取好处,校讯通企业捆绑业务、向学校提供赞助费,这些由 校讯通 引发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问题已存在,再谈无意义,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今年9月初开始,经过南都持续三周的追踪报道,校讯通事件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而媒体报道的目的也在于将事实公布于众、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并最终解决问题。
9月18日,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回应,市教育局已经就校讯通问题在全市展开摸底调查,等调查结果出来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此消息一出,深圳不少学校停止使用校讯通,静观其变,也让家长们看到了一丝希望。
10月21日,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在做客 民生面对面 与市民交流时表示,按照执法程序3个月办结,12月3日将就校讯通案件进行结案。11月29日,结案前第三天,市教育局发布了简单的处理决定,字数不多,500字可详尽,但依然未提及调研报告。且观决定内容,太过简单。通知类短信为哪些?天气提示、布置作业等算不算?何为个性化信息服务?孩子个人在校表现、网上成绩考评等算不算个性化信息?均没有清晰的界定和具体措施,也难怪不少校长听后一个头两个大,很难执行。也不难让人推测,市教育局此次的处理决定有应对结案期限之嫌。关系到深圳70多万学生的事情,居然如此草率,主管部门是否该静下来思考一下。
在南都记者的追问之下,市教育局于12月2日晚上给予了书面回复。回复包括目前全市各区学校使用 校讯通 情况、校讯通服务功能和服务提供商情况及处理决定。回复对全市校讯通的使用有了概述,也明确了,校讯通类产品、Q Q群、微信、飞信等为 个性化信息服务 ,但就公用经费如何支出、如何监管等细节并没有涉及。就此,南都记者昨日再次咨询市教育局,市教育局称晚些会给出进一步的细则,但至记者截稿时,依然未给出回复。
从9月2日校讯通事件被立案调查以来,纵观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事件态度,媒体追问就回应,没有追问,不做任何表态。校讯通在深圳存在十余年之久,对其中的问题是不知情还是熟视无睹?而宣布的 深圳教育云 项目被知情人士爆出是在校讯通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才筹划,何时建成运行更是无法预期。关系到教育的事,岂能如此一拖再拖?
市人大代表杨剑昌昨日表示, 在深圳中小学当校长好过在内地当市长 ,此话也许说得有些重,但从学校体育场馆迟迟不能对外开放、学校校讯通赞助费等事情不难看出,一些学校滥用教育资源牟取不正当利益并不是个案。
信息首发:深圳官员:与教学相关信息服务 一律不许收费